三月廿九

小编

春末的风带着几分慵懒,轻轻掠过街角那株开得正盛的樱花树,粉白花瓣打着旋儿落在行人的肩头。巷口卖糖炒栗子的老人照例支起小摊,铁铲与锅底碰撞的声响混着甜香,成了这条老街最熟悉的背景音。

时光的印记

三月廿九,日历上普通的一页,却总让人想起小时候外婆用红笔在月份牌上画的圆圈。那时总觉得日子像蜗牛爬,现在回头望,二十年不过弹指间。邻居家总在这天晒霉豆腐,青石板院子里摆满竹匾,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豆豉味,闻着闻着就饿了。

生活的绳结

三月廿九

菜场总比节气更懂时令。荠菜老了,香椿芽却正嫩,穿蓝布围裙的摊主麻利地捆着春笋。主妇们挑拣着,顺口聊起清明要做青团的事。转角修鞋匠老张照例在午后打盹,工具箱上摆着半杯凉透的浓茶——这样的画面,看了三十年也没腻。

街角的温度

放学时分,小学门口的文具店最热闹。扎马尾的小姑娘踮脚够橱窗里的蝴蝶结,男孩们挤在扭蛋机前大呼小叫。穿黄马甲的环卫工坐在长椅上啃馒头,顺手把掉落的传单塞进垃圾桶。这些碎片般的场景,拼凑出城市最真实的呼吸。

夜晚的馈赠

暮色渐浓时,路灯会准时亮起。烧烤摊的烟火气裹着孜然香漫过来,加班回家的年轻人拎着塑料袋匆匆走过。便利店的自动门开了又关,穿睡衣买牛奶的姑娘和夜跑的中年人擦肩而过。谁都没注意,槐树阴影里蜷着只三花猫,正懒洋洋地舔爪子。

明天的模样

晾衣杆上的校服还在滴水,阳台上的多肉又冒了新芽。手机天气预报说明天有雨,但卖早点的王婶照样和好了面。日子就像老式挂钟的钟摆,晃着晃着,就把三月廿九晃成了往后的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