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绵绵的清晨,雨丝像银线般斜斜地织着天地,打湿了青石板小路,也模糊了远处墓园的轮廓。这样的天气里,总有人望着窗外犹豫:该不该冒雨去给先人上坟呢?
当然可以去
雨水从来不是阻隔亲情的屏障。古人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恰恰说明雨季与祭扫本就相伴相生。只要不是雷暴雨或极端天气,带着伞慢慢走过湿滑的山路,看雨滴在墓碑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反而有种特别的宁静。记得去年邻村的李大爷,每年谷雨必冒雨上山,他说"雨水洗过的坟头更清爽,老人家睡得踏实"。
准备要充分
雨天祭扫需多带几样东西:防水鞋套防滑倒,塑料袋装供品防潮,毛巾擦干墓碑上的水迹。纸钱香烛最好用防水布盖着,到了坟前再取出。见过有人用透明雨衣罩住整个供桌,既挡雨又不妨碍摆放祭品,这法子就挺聪明。若是泥泞山路,带根树枝当拐杖更稳当。
心意最重要
其实先人不会在意天气,就像我们想念亲人时,晴天雨天都会翻看老照片。去年清明遇到位老太太,她撑着伞在坟前轻声说:"老头子最爱听雨打芭蕉,今天特地给你带了个录音机来。"这样的祭奠,比晴日里的仪式更动人。现在很多人选择在雨天网上祭扫,对着手机里的墓碑照片说说话,也是温暖的纪念。
安全要注意
雨天山路湿滑,最好结伴而行。遇到陡坡可以学当地人"之"字形走法,避开青苔多的石阶。雷电天气务必远离高处大树,简单行礼后及时下山。见过年轻人穿着雨衣跪在坟前久久不起,这份孝心让人感动,但也要当心着凉。
雨幕中的祭扫,常有些意想不到的温暖。记得有次看见只流浪猫躲在墓碑下避雨,上坟的大姐把供品分给它一半;还有年迈夫妻共撑一把伞,互相搀扶着擦拭墓碑的背影。这些画面比阳光下的祭拜更让人难忘。
说到底,上坟是生者与逝者的对话,是流淌在血脉里的牵挂。雨滴落进泥土的声音,或许正是天地在替我们诉说思念。只要怀着真诚,不论晴雨,都是最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