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中的清代弹词《珍珠塔》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讲述了相国之孙方卿因家道中落,向姑母借贷反受奚落后,得到表姐陈翠娥赠珍珠塔,最终中状元并与翠娥完婚的故事。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故事起源
起源地点:故事最早源于苏州吴江同里,由清代弹词艺人周殊士、马如飞等增饰,流传渐广。
历史背景:清代弹词《珍珠塔》的全称是《孝义真迹珍珠塔全传》,现存最早刻本为乾隆年间的周殊士序的刻本。
故事内容
主要情节:方卿因家道中落,前往襄阳向姑母借贷,反受奚落。表姐陈翠娥赠传世之宝珍珠塔,助他读书。后方卿中状元,告假完婚,先扮道士,唱道情羞讽其姑,再与翠娥结亲。
历史原型:故事中的陈王道嫁女的历史原型与《珍珠塔》有密切联系,陈王道曾任南京监察御史,其续弦方氏与方卿的姑母同名。
方卿借贷被拒
方卿因家道中落,前往襄阳向姑母陈夫人借贷,陈夫人因方卿衣衫破旧,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奚落他。
陈翠娥赠塔
陈翠娥得知方卿的遭遇后,心生同情,将珍珠塔藏于点心盒中送给他,帮助他完成学业。
方卿中状元
方卿经过三年寒窗苦读,终于高中状元,被任命为七省巡按,奉旨出巡,路过陈家。
方卿回府嘲姑
方卿扮成道士,回到陈府,唱道情羞讽其姑母的势利行为,陈夫人悔愧,最终同意方卿与翠娥完婚。
主要人物
方卿:故事的主人公,相国之孙,因家道中落,向姑母借贷,最终中状元。

陈翠娥:方卿的表姐,心地善良,赠珍珠塔给方卿,助其完成学业。
陈夫人:方卿的姑母,势利小人,最初拒绝帮助方卿,后因方卿中状元而悔改。
其他人物
陈王道:陈翠娥的父亲,曾任南京监察御史,与方卿的姑母同名。
王本:陈府的总管,原是方家旧仆,帮助方卿进入陈府。
苏州评弹的特点
艺术形式:苏州评弹是一种用苏州话表演的传统曲艺形式,通常由两人合作,一奏三弦,另一奏琵琶,说唱相间。
流派特色:苏州评弹形成了多种流派,如陈调、马调、俞调等,各具特色。
《珍珠塔》的演出形式
演出方式:苏州评弹的演出形式多样,包括长篇评弹、中篇评弹和短篇评弹,分别以不同的形式讲述复杂的故事情节。
音乐伴奏:评弹的音乐伴奏主要为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书调,同时也吸收了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
《珍珠塔》作为苏州评弹中的经典剧目,通过方卿与陈翠娥的曲折爱情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嫌贫爱富的势利思想。该剧不仅在苏州地区广受欢迎,还流传至多个戏曲剧种,成为中国传统曲艺中的瑰宝。
苏州评弹《珍珠塔》的唱腔音乐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马调:马调是《珍珠塔》的主要唱腔,由清代咸同年间的马如飞所创。其唱腔质朴淳厚,富于韵味,长于吟诵性地大段叙事,旋律平稳朴直,吐字清晰,音域不宽,速度中庸,常用凤凰三点头和叠句的唱腔句式,叙述性强。
2. 沈调:沈调由沈俭安所创,与薛筱卿共同演唱《珍珠塔》而闻名。其唱腔悠扬洒脱,运腔入情入味,吐字清晰,明快流畅,行腔委婉,韵味醇厚。
3. 琴调:琴调由朱雪琴所创,基于沈调,并吸收了俞调、夏调等唱腔。其唱腔轻快爽利,雄健豪放,注重内在感情,气韵驾驭着唱腔的高下、徐疾、断续、抑扬。
4. 魏调:魏调由魏玉卿所创,结合了马调的节奏,创造了“下呼”拖腔,丰富了过门,使唱腔的音乐性有所加强。其唱腔自由,叠句一泻千里。
苏州评弹《珍珠塔》中的主要角色包括:
1. 方卿:方卿是相国之孙,因家道中落,去襄阳向姑母借贷,反受奚落。他性格坚韧不拔,志向远大,最终考取状元,展现了强烈的自尊心和复仇心理。在表演中,方卿的角色通常由具有深厚评弹功底的演员扮演,如高博文,他通过细腻的表演风格,将方卿的坚韧和智慧塑造得栩栩如生。
2. 陈翠娥:陈翠娥是方卿的表姐,她聪明、善良,对方卿有深厚的感情。在得知方卿的困境后,她赠以传世之宝珍珠塔,助他读书。陈翠娥的角色通常由嗓音甜美、表演细腻的演员扮演,如陆锦花,她以精湛的说唱技巧,将陈翠娥的柔情与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
3. 陈培德:陈培德是方卿的姑父,他在故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最初对陈翠娥的婚事持反对态度,但在了解方卿的志向后,最终同意了他们的婚事。陈培德的角色通常由经验丰富的演员扮演,他们的表演风格以稳重、深情为主。
4. 陈方氏:陈方氏是方卿的姑母,她势利、刻薄,对待方卿极为冷淡。但在方卿中状元后,她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转变。陈方氏的角色通常由具有喜剧天赋的演员扮演,他们的表演风格以夸张、生动为主,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笑声。
5. 采萍:采萍是陈翠娥的贴身丫鬟,她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在故事中,采萍的建议和行动对方卿和陈翠娥的关系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采萍的角色通常由年轻、活泼的演员扮演,他们的表演风格以灵动、俏皮为主。
苏州评弹《珍珠塔》的故事情节发展紧凑,充满戏剧性,主要围绕方卿与陈翠娥的爱情故事展开。以下是故事情节的主要发展脉络和重要转折点:
1. 方卿家道中落:故事开始于方卿因家道中落,奉母亲之命前往襄阳向姑母陈夫人借贷,希望得到经济支持以进京赶考。
2. 姑母的奚落:方卿到达姑母家后,发现姑母陈夫人是个势利小人,对他的穷困潦倒感到鄙视,不仅拒绝借钱,还对他冷嘲热讽,方卿愤然离开。
3. 陈翠娥的援助:方卿的表姐陈翠娥得知此事后,深感同情,决定暗中帮助他。她将传世之宝珍珠塔藏在点心盒中,送给方卿,鼓励他发奋读书。
4. 方卿中状元: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方卿终于考中状元。他告假回乡,决定先扮成道士,唱道情羞讽其姑母,以报复她的势利。
5. 方卿与陈翠娥完婚:方卿在陈府唱道情羞讽姑母后,陈夫人悔愧不已。最终,方卿与陈翠娥在九松亭完婚,两人的爱情得以圆满。
这些转折点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贫富差距和势利观念的丑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