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中点,昼夜平分。了解秋分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以及解读相关的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节气的意义和影响。
昼夜等长
昼夜平分:在秋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几乎等长,各12小时。
昼短夜长:秋分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
气温下降
气温逐日下降:秋分后,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降水减少:秋分时节,降水量减少,天气干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昼夜温差加大
秋分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幅度将高于10℃以上。
北方播种冬小麦
在华北地区,有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明确规定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这说明秋分是北方地区播种冬小麦的重要时间节点。
南方播种水稻
在江南地区,农谚“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反映了此时是播种水稻的好时机。这表明秋分对南方的水稻种植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秋收开始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凉爽的秋季,农事活动逐渐转向秋收,农民开始忙碌的丰收季节。
“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句谚语描述了秋分后每次秋雨过后气温下降的现象,反映了秋分时节气温变化的规律。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这句谚语规定了华北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表明了秋分时节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这句谚语反映了江南地区在秋分时节播种水稻的适宜条件,说明了秋分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这句谚语反映了农民对秋分时节天气的担忧,雷电可能引发自然灾害,影响收成和米价。
秋分节气标志着秋季的中点,昼夜平分,气候逐渐转凉,降水量减少,昼夜温差加大。在农业生产中,秋分是北方播种冬小麦、南方播种水稻的重要时间节点。理解秋分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以及解读相关的谚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和季节规划。
秋分和春分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它们在天文、气候和农业活动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秋分与春分的定义
春分: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几乎等长。
秋分: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太阳同样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几乎等长。
秋分与春分的天文特点

春分: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
秋分: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
秋分与春分的气候特点
春分:春分时节,气温回升,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0℃以上,是春季的开始。
秋分:秋分时节,气温逐渐下降,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降到22℃以下,标志着秋季的深入。
秋分与春分的农业活动
春分:春分是播种的季节,农民开始春耕、春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
秋分:秋分是收获的季节,农民忙于秋收、秋耕、秋种,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刻。
秋分和春分虽然都是昼夜平分的节气,但它们分别标志着春季和秋季的开始,对农业活动有着不同的指导意义。
秋分时节,我国各地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也展示了秋季的独特魅力。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秋分习俗:
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与中秋节有着深厚的渊源。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即由“祭月节”演变而来。
吃秋菜: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在秋分时节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称为“秋碧蒿”,与鱼片一起制成秋汤,寓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放风筝:秋分期间,尤其是秋分当天,放风筝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风筝的种类多样,大小不一,有的风筝高达两米,小的也有二三尺。
竖蛋:在秋分这一天,许多人会尝试竖蛋,这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成功竖起鸡蛋被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粘雀子嘴:秋分这天,农民会煮汤圆吃,并特意多做一些不包心的汤圆,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头,以防麻雀破坏庄稼。
送秋牛:秋分时节,有送秋牛图的习俗。秋牛图是在红纸或黄纸上印有全年农历节气和农夫耕田图样,由民间善言唱者挨家挨户送去,寓意耕种丰收、吉祥如意。
这些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秋分节气对农事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秋分节气的农事活动
秋收:秋分时节,大部分农作物如稻谷、小麦、大豆、玉米等已经成熟,农民需要抓紧时间进行收割,以确保作物的收成。
秋耕:收割完毕后,农民开始进行耕作,为冬季作物的种植做准备。
秋种:秋分是种植冬季作物如小麦、油菜、棉花等的关键时期,农民需要选择适宜的时间和种植方法。
秋分节气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事的影响
秋分节气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这种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气温变化:气温逐渐降低,有利于农作物进入成熟期,但过低气温可能对部分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光照: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降水:降水减少,有利于农作物进行有效的光合作用,但过度干旱可能导致农作物缺水。
风大:北方冷空气逐渐南下,风力增大,可能对农作物生长和收获产生不利影响。
秋分节气不仅标志着季节的转换,也对农业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农民需要根据节气的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