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历史 梨花大鼓四大玉之李大玉

小编

梨花大鼓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曲艺形式,其中“四大玉”指的是四位著名的梨花大鼓女艺人。本文将重点介绍“四大玉”之一的李大玉,探讨她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及其对梨花大鼓的贡献。

早年生活

家庭背景:李大玉(1902—1929),字淑瑗,山东历城(今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庄人。她自幼家庭贫困,父亲患有精神病,母亲体弱多病。

学艺经历:7岁时,李大玉师从山东平阴人李泰祥学唱梨花大鼓。尽管没有上过学,但她通过刻苦自学,能够写出《百家姓》全篇文字。

演艺生涯

初登舞台:11岁时,李大玉在济南趵突泉的观澜亭、四海春茶园初次登台演出,便赢得了听众的好评。这一年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她满怀爱国热忱,每天为起义士兵义务演唱,激励士兵们为推翻满清、建立民国英勇献身。

巡回演出:1916年,袁世凯策划恢复帝制,山东境内兵荒马乱,李大玉随家人逃往河南开封,她的演出引起轰动,从此开始在北方各大城市巡回演出,先后在开封、大连、天津、北京等地演出,深受社会各界热烈欢迎。

艺术成就:李大玉擅长取材于《红楼梦》《西厢记》的抒情唱段,嗓音优美,表演细致,擅长抒情。她在各地巡回演出时,积极吸收其他曲种的艺术精髓,被誉为“书史”。

晚年

1929年,李大玉在回王舍人庄为祖坟扫墓时被不明身份的刺客暗杀,终年27岁。

唱片录制

代表作品:李大玉曾在百代唱片公司灌制有《火烧成都》《王二姐摔眼镜架》等唱片,这些唱片至今仍被收藏和研究。

艺术评价:1917年,开封《嵩岳日报》刊载长诗《赠大鼓李大玉书史》,称赞她的演唱技艺和艺术魅力,称她为“书史”。

艺术风格

抒情唱段:李大玉擅长演唱抒情唱段,尤其擅长取材于《红楼梦》《西厢记》等古典文学名著的唱段,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表现力。

文化素养:她平日爱读书,喜字画,文化素养迅速提高,这使得她的艺术表现更加细腻和富有内涵。

推广梨花大鼓

巡回演出:李大玉在北方各大城市的巡回演出,扩大了梨花大鼓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曲艺形式。

艺术交流:她在各地演出时,积极吸收其他曲种的艺术精髓,丰富和发展了梨花大鼓的表演艺术。

文化传承

李大玉的艺术成就和她在梨花大鼓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使她被誉为“书史”,为梨花大鼓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大玉是梨花大鼓“四大玉”之一,她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展现了她在这一曲艺形式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她不仅在舞台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还通过不断的艺术交流和推广,为梨花大鼓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她的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梨花大鼓的唱腔特点包括:

板式变化丰富:梨花大鼓的唱腔属于板腔体,主要包括慢板、二板、快板等板式,展现出多样的音乐节奏和情感表达。

句式多样:其句式分为十字韵和七字韵等,这种结构使得唱词既富有韵律感,又能够灵活地传达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腔多字少,七十二哼哼:这一特点形容其唱腔中腔调多而字数少,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说、唱、道、白兼备,叙事抒情交融:梨花大鼓在表演中融合了说、唱、道白等多种艺术形式,使得叙事与抒情相互交织,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梨花大鼓的传统曲目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短篇曲目:如《荐诸葛》、《古城会》、《让成都》、《宝玉探病》、《下西厢》、《丁香割肉》、《雪梅吊孝》、《小黑驴》、《小黑牛》等。

2. 中篇书目:如《李天保吊孝》、《大宋金球》、《海公案》、《五女兴唐传》、《响马传》、《丝绒计》等。

3. 长篇书目:如《包公案》、《薛仁贵征西》、《香罗帕》、《杨家将》、《呼家将》、《林海雪原》、《江姐》、《闪闪的红星》等。

追溯历史 梨花大鼓四大玉之李大玉

梨花大鼓的四大名旦除了李大玉,还有谢大玉、孙大玉和赵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