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箕的意思是什么

小编

簸箕:农家小院的“清洁能手”

清晨的阳光洒在农家小院,老槐树下,一把竹编的簸箕斜靠在墙角,边沿磨得发亮,像是被岁月温柔地抚摸过无数次。奶奶弯腰抓起它,轻轻一颠,稻壳和尘土便听话地分开——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藏着庄稼人代代相传的生活智慧。

一、簸箕是什么?

簸箕,就是那种半圆形、带矮边的农具,多用竹篾或藤条编成。它像一只张开的手掌,能捧起谷物,也能筛去杂质。过去几乎家家都有,如今虽不常见,但在农村的灶台边、粮仓旁,依然能见到它的身影。

二、怎么用簸箕?

用法特别“接地气”:抓一把刚打下的豆子倒进去,手腕巧劲儿一抖,轻的糠皮被风带走,饱满的豆粒乖乖留在底部。小孩子总爱凑热闹学,结果扬得满头满脸都是灰,逗得大人直笑。它还能晾晒辣椒、盛放杂物,甚至当临时菜篮,简直是农家“万能帮手”。

簸箕的意思是什么

三、簸箕里的老讲究

老一辈说,簸箕不能扣着放——那是“断了粮路”;新簸箕得先用盐水擦,防虫又结实。这些老规矩如今看来或许迷信,却藏着对生活的敬畏。谁家女儿出嫁,嫁妆里塞个红绸裹的簸箕,寓意“勤快持家”,比现在的高档家电多了份人情味。

四、消失的簸箕,留下的念想

现在超市里塑料筛子轻便便宜,年轻人嫌竹编簸箕“土气”。可偶尔回老家,看见墙角那把磨破边的旧簸箕,总会想起奶奶弓着腰筛米的样子。它装过金黄的麦粒、晒过火红的辣椒,也兜住了回不去的旧时光。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