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当艾草的清香飘满街头,家家户户门楣上挂起翠绿的菖蒲,这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便悄然来临……
端午节
提起五月初五,许多人会脱口而出"端午节"。这个节日就像一位老朋友,每年如期而至,带着粽叶的芬芳和龙舟的鼓点。老人们常说,这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连井水都带着特别的清甜。小时候总好奇,为什么这天要往手腕系五彩绳?妈妈会边缠绳子边讲:"这是‘长命缕’,能赶走小病小灾。"
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绕不开那位投江的诗人。屈原忧国忧民,在五月初五抱石沉入汨罗江。百姓划船寻找,投粽子防止鱼虾啃食他的身体。这些举动渐渐演变成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现在有些地方还会吟诵《离骚》中的诗句,让江水带着对诗人的思念流向远方。
舌尖上的端午
糯米裹着竹叶的沙沙声,是端午最动听的背景音。北方偏爱甜粽,豆沙枣泥甜进心坎;南方钟情咸粽,蛋黄鲜肉香飘满屋。邻居张婶总在节前送来她包的碱水粽,金黄透亮的粽子蘸白糖,成了记忆里夏天的味道。现在超市能买各种新奇口味,但柴火灶煮出来的粽子,总多几分烟火气。
热闹的龙舟赛
"咚咚锵"的鼓点从河边传来时,孩子们便知道好戏开场了。彩绘的龙舟像离弦之箭,桨手们古铜色的臂膀起落有致。去年镇上的比赛,王叔带领的队伍在最后十米反超,岸边欢呼声差点掀翻凉棚。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齐心协力的劲儿,就像老话说的"众人划桨开大船"。
传承中的新意
如今端午习俗也在悄悄变化。年轻人用艾草香包做车载挂件,直播里教编五彩绳成了新潮流。社区组织包粽子比赛,李奶奶的"七角粽"绝活吸引不少年轻人拜师。最有趣的是幼儿园的"旱地龙舟",孩子们骑着充气玩具你追我赶,笑声比真正的锣鼓还热闹。
这个充满草木清香的节日,就像陈年的黄酒,越品越有滋味。它不仅是日历上的标记,更是系着乡愁的绳结,无论走多远,闻到粽香就会想起家的方向。当五月的风吹动门楣上的艾草,我们知道,这份传承千年的温情,正在以新的方式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