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功臣排名 明初功臣按贡献排名谁是第一

小编

明朝开国之初,烽烟散尽,江山初定。朱元璋从一介布衣登上九五之尊,身边自然少不了能征善战的将领和运筹帷幄的谋士。这些开国功臣如同璀璨星辰,共同照亮了大明的天空。但要论谁的光芒最盛,谁的功劳最大,恐怕不少人都会想到那个名字——徐达。

明初功臣排名 明初功臣按贡献排名谁是第一

第一功臣:徐达

说起徐达,他可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将领之一。两人从小一起放牛,感情深厚。徐达不仅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忠诚,从不居功自傲。在鄱阳湖大战中,他率领水师大败陈友谅;北伐元朝时,他又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攻入大都(今北京),彻底终结了元朝的统治。可以说,没有徐达,朱元璋想要坐稳江山恐怕要难上许多。

徐达打仗有个特点:稳。他从不贪功冒进,每次出兵都做好充分准备。士兵们都说:"跟着徐大将军,心里踏实。"他爱兵如子,从不克扣军饷,所以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力。打下城池后,他严禁士兵抢掠百姓,这让他在民间也赢得了好名声。

常遇春:勇冠三军

要说勇猛,常遇春绝对排第一。这位猛将打起仗来不要命,常常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鄱阳湖大战时,他驾驶小船直冲陈友谅的旗舰,把对方吓得够呛。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奇故事,说他能"力举千斤""日行三百里"。可惜天不假年,常遇春在四十岁时就病逝了,朱元璋闻讯痛哭,追封他为开平王。

刘伯温:神机妙算

民间常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位神机军师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多次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他精通天文地理,能掐会算,据说还能呼风唤雨。鄱阳湖大战前,他预测到东南风将至,建议朱元璋火攻,果然大获全胜。不过刘伯温晚年过得并不顺心,因为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这位"能看透天机"的谋士起了戒心。

汤和:低调务实

汤和可能没有徐达、常遇春那么出名,但他的功劳一点也不小。他是朱元璋的老乡,很早就跟着起义。汤和特别擅长防守,多次在危急时刻守住重要城池。更难得的是,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在天下太平后主动交出兵权,因此得以善终。朱元璋曾感慨:"汤和不争功,是真聪明人。"

李文忠:后起之秀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虽然年纪较轻,但军事才能出众。北伐时他独当一面,立下赫赫战功。他治军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朱元璋赏识。可惜他也英年早逝,否则必定能在明初政坛发挥更大作用。

这些开国功臣各有所长,共同辅佐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但综合来看,徐达的贡献最为全面:他既能运筹帷幄,又能冲锋陷阵;既善于攻城略地,又懂得安抚民心;既是开国元勋,又能善始善终。正因如此,在朱元璋心中,徐达始终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直到今天,南京的明孝陵神道旁,徐达的雕像依然肃立,默默守护着这位布衣天子和他开创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