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飘着纸灰,风一吹就散了。闺女跪在坟前,手指紧紧攥着衣角,眼泪砸在黄土上,洇出一个个小坑。五七的日子到了,该说的话像堵在喉咙里的棉花,吐不出又咽不下。
喊一声“娘”
闺女得先喊一声“娘”,声音得亮,让那头能听见。不用文绉绉的词,就像平时回家推门那样:“娘,我来看您了!”要是嗓子发颤,就多喊两遍。老一辈说,黄土底下的人就等着这声唤,听见了才能安心。
念叨家里事
接着得把家里的事一件件说清楚。比如爹的腿疼好点了,小弟考上镇里的中学,圈里的猪崽下了三只……事儿越细越好,就像娘还在灶台边剥豆子,闺女蹲旁边唠嗑似的。别说“您放心”这种空话,直接说“院角的柿子树结了好多果,等熟了给您供上”。
哭也别憋着
要是眼泪下来了,别拿袖子使劲擦。烧五七就是让活人痛痛快快哭一场的。闺女可以摸着坟头土说:“娘,我想吃您腌的酸菜了。”哭出声也不丢人,邻村张婶去年哭晕在坟前,大伙儿都说她孝心重。
最后一句“别惦记”
临走前得说句结实的:“娘,咱家都好,您别惦记。”这话是给两头安的——那头听了不挂念,这头说了心宽些。要是实在舍不得走,就再添一句:“冬至给您带韭菜馅饺子。”
:
闺女把最后一把纸钱压稳,火苗蹿起来的时候,她忽然觉得后背一暖,像是有人轻轻拍了她一下。回去的路上,田埂边的野花星星点点开着,和娘缝在她衣襟上的针脚一样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