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的模样
初春的菜市场里,一捆捆翠绿的茼蒿堆在摊位上,叶子像小伞一样舒展,茎秆水灵灵的,轻轻一掐就能渗出清香的汁液。它的模样普通却讨喜,乍看像野草,细瞧却透着鲜嫩劲儿,是家常菜里的“绿叶明星”。
叶子:像羽毛又像花
茼蒿的叶子最打眼,边缘裂开细细的锯齿,一片叠一片,蓬松得像被风吹散的绿色羽毛。嫩叶颜色浅,老叶深些,阳光底下还能透出油亮的光。摘菜时,叶子沙沙响,带着一股独特的清香,有人说像菊花混了青草香,闻着就开胃。
茎秆:脆生生的“小水管”
它的茎不像芹菜那么粗壮,细长笔直,淡绿色中泛着点白,水分十足。靠近根部的地方微微发紫,掐断时“啪”一声脆响,断面沁出晶莹的水珠。炒菜时茎秆最难熟,所以老厨子总会叮嘱:“先下茎,再放叶!”
花朵:金黄小太阳
若是错过采摘期,茼蒿会蹿出半人高的花枝,顶端绽开纽扣大的黄花,花瓣排成整齐的一圈,活像迷你向日葵。不过开花后叶子就老了,苦味重,只能留给蜜蜂当零嘴。乡下老人常说:“茼蒿开花,菜板下岗。”
整体:一把“乱蓬蓬”的鲜嫩
整株茼蒿看起来总有些“不修边幅”——叶子四处散开,茎秆高低不齐,像刚睡醒的娃娃头发。可正是这份随意,让它比规整的生菜多了几分野趣。抓一把丢进汤锅,碧绿的叶浪翻滚几下就软了,连汤都染上春天的颜色。
藏在模样里的脾气
茼蒿长得温柔,性子却倔:冷藏久了叶子立刻发黑,油少了炒出来发苦。它不似白菜那样随和,反倒像有个性的小姑娘,非得用猪油蒜片哄着,才肯把鲜味全抖落出来。难怪有人笑它:“模样像草,吃进嘴里才知是宝。”
从泥土到餐桌,茼蒿的模样始终简单。可那一把绿意,却能让人嚼出整个春天的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