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做了个梦,一抓头发就掉一大把,吓得我从床上弹起来,手心还留着那种空落落的触感。镜子里的自己明明头发还在,可梦里那种恐慌像潮水似的,一波波往心口上撞。
头发与年龄焦虑
中年女人谁没在枕头上、地漏里、梳子上数过掉落的头发呢?每根头发丝都像沙漏里的沙子,提醒着时光在头顶悄悄溜走。小区里跳广场舞的王姐总念叨:"年轻时扎马尾嫌太重,现在抓一把都嫌太轻。"这话听着像玩笑,可早晨梳头时看见梳齿上缠着的发丝,心里还是会咯噔一下。
压力像把隐形梳子
上个月公司裁员,李姐在洗手间边哭边捡掉在洗手台上的头发;隔壁张阿姨照顾生病婆婆这半年,发际线明显往后移了两指宽。中年女人的压力像无数双扯着头发的手——孩子的补习费、父母的体检单、丈夫的叹气声,就连买菜的塑料袋勒在手上,都觉得在扯头皮。
身体发出的警告
中医馆的老先生常说:"头发是气血的旗子。"闺蜜林芳化疗后戴假发那天,我们几个姐妹陪她试了二十多顶帽子。现在每次洗头,泡沫里浮着的发丝超过十根,我就开始盘算着炖黑芝麻糊、喝枸杞水。体检报告上"甲状腺功能异常"那几个字,比任何脱发广告都让人心惊。
镜子里的自我对话
理发店的Tony老师说:"姐你发量其实还行,就是自己吓自己。"后来我学着把浴室暖光灯换成自然光,发现掉落的头发其实没想象中多。开始用宽齿木梳,每周做次头皮按摩,偶尔允许自己偷懒不扎紧绷的马尾。有天女儿突然说:"妈妈你头发扎松散点更好看。"
与岁月和解的方式
现在路过商场镜子,会多看两眼那些银发优雅的阿姨。小区里总穿旗袍的刘老师,六十多岁还保持着浓密的灰白短发,她说:"每根白头发都是我活得明白的勋章。"慢慢懂了,与其焦虑数掉落的头发,不如珍惜还没掉的那些。最近开始学盘发,发现只要手法对,少些头发反而更容易做出蓬松的造型。
梦醒后我摸了摸发尾,决定周末约姐妹们去试那家新开的养发馆。毕竟,头发掉了还会长,中年女人的底气,从来不只是长在头上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