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姓的来源_卞姓起源_卞姓的来历

小编

卞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和家族。以下将详细介绍卞姓的主要起源和流变。

源于姬姓

卞姓源于黄帝裔孙吾融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记载,黄帝有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的儿子姬明被封在卞国(今山东泗水卞桥镇),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卞氏。

这一支系的卞姓历史悠久,源自黄帝的后代,具有深厚的家族背景和文化底蕴。

源于姒姓

源于姒姓的卞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随,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庄子·让王》和《吕氏春秋·离俗》记载,卞随因不满夏桀的暴虐统治而隐居,商汤战胜夏桀后曾想让位于他,但卞随自投稠水而死。其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卞氏。

这一支系的卞姓源于古代贤人卞随的故事,体现了其家族成员的高尚气节和忠诚。

源于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次子卞叔田

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铎于曹国,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有个勇士名庄,被封于卞邑(今山东衮州、泗水一带),史称卞庄子。其后代子孙以封地名称为姓氏,称卞氏。

这一支系的卞姓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封地,反映了其家族在周王朝中的重要地位。

源于官位

源于官位的卞姓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弁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弁师是西周初期设置的一种礼仪小官,专职负责掌管君主在重大祭祀活动中配戴的冠帽。各诸侯国亦设有此官位,其后代子孙以官职称谓为氏,称卞师氏,后简化为单姓卞氏。

这一支系的卞姓源于古代官职,显示了其家族在礼仪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早期分布

卞姓的来源_卞姓起源_卞姓的来历

卞姓早期主要分布在今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四省。这些地区的卞姓家族可能源于早期的姬姓和姒姓分支,随着历史的推移逐渐扩散。

历史迁徙

秦汉之际,卞姓有徙居山东北部及今江苏南部者。魏晋南北朝时期,卞姓大批迁往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唐末五代已有卞姓迁居四川。宋元时期,卞姓向福建、广东等地迁徙。明初,山西卞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

卞姓的迁徙轨迹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口流动,显示了其家族的广泛分布和强大的适应能力。

卞和

春秋时楚国人,相传他在荆山得一璞玉,两次献给楚王,都被认为是石头,以欺君之罪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后,他怀抱璞玉,坐在荆山下痛哭。文王知后,令工匠剖开卞和之璞玉,果然是一块宝玉,遂称此玉为“和氏之璧”。

卞和的故事体现了其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卞姓家族中的著名历史人物。

卞壶

西晋大臣,为官廉洁俭朴,勤于吏事。领兵讨苏峻、祖约叛乱,死于战乱。卞壶的廉洁和勇敢反映了卞姓家族在历史上的良好形象和贡献。

卞彬

南朝齐文学家,有文才,好饮酒,以蚤、蜗、虾、蟆等为题作赋,又作《禽兽决录》,指刺权贵。卞彬的文学成就显示了卞姓家族在文化领域的卓越贡献。

卞姓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多元起源的姓氏,源于姬姓、姒姓、周文王后代以及官位等多个方面。其在历史上的分布和迁徙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口流动。卞姓家族涌现出许多著名人物,如卞和、卞壶和卞彬,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卞姓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卞姓人物:

1. 卞随:卞随是卞姓的得姓始祖,他是上古时期的隐士。商汤在讨伐夏桀之前,曾与卞随商议,但卞随拒绝回答。商汤战胜夏桀后,想将天下让给卞随,但卞随认为自己受到侮辱,选择投水自尽。

2. 卞和:卞和,又称和氏,是春秋时期楚国人,著名的和氏璧的发现者。他在楚山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但都被误认为是石头,最终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怀抱璞玉在荆山下痛哭,楚文王命人剖开玉石,果真是宝玉,因此卞和被封为陵阳侯。

3. 卞庄子:卞庄子,名庄,是春秋时期鲁国卞邑的大夫,以勇力过人著称。他被儒家尊为“中华七十二贤”之一,事迹在《韩诗外传》中有记载。

4. 卞敦:卞敦是晋代尚书,字仲仁,济阴冤句人。他在晋代曾任尚书,因功被封为益阳侯。

5. 卞壸:卞壸,字望之,是晋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任晋明帝的侍中、尚书令,以功封建兴县公。

6. 卞粹:卞粹,字玄仁,是晋代中书令,以刚直不阿著称。他曾被封为成阳子,后拜右丞相。

7. 卞敏:卞敏是清代女画家,秦淮人,擅长鼓琴和绘画,尤其擅长兰竹。

卞姓的主要郡望和堂号包括:

郡望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置济阴国,汉元帝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改为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辖地在今山东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分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

堂号

济阴堂:以望立堂,源自济阴郡。

济阳堂:以望立堂,源自济阳郡。

证璞堂:系出自《韩非子·和氏》中著名的“卞和献玉”故事之典。

忠贞堂:来源于卞氏第三世祖卞壸为国牺牲的光辉历史。

传胪堂:江苏江阴人卞思敏小聪明过人,孩提时就能写诗。他勤奋苦读,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会试中式,在殿试中,卞思敏考中二甲第一名,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传胪”。五十五岁罢官回乡,以耕读传家,寄情诗酒。卞思敏终年六十一岁。江阴县衙在城内大街为之建立了传胪坊,卞氏在三房巷盖了传胪厅,并以其为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