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二十八的风俗有哪些 大年二十八要干什么

小编

腊月二十八的寒风里,家家户户飘出炸丸子的香气,街坊邻居见面总要笑着问一句:"年货备齐了吧?"这个紧挨着除夕的日子,藏着中国人最朴实的年味。让我们走进这幅热闹的民俗画卷,看看这天究竟要做哪些有意思的事儿。

扫尘迎福

"二十八,扫邋遢"的老话可不是白说的。这天全家总动员,爸爸踩着凳子清理灯罩积灰,妈妈把窗帘拆下来浆洗,连小朋友都要负责整理自己的玩具柜。特别讲究的人家会用长竹竿绑上新鲜竹叶,把房梁角落的蜘蛛网都扫得干干净净。奶奶常说:"把晦气扫出门,福气才能溜进来。"看着阳光照在锃亮的玻璃窗上,心里也跟着亮堂起来。

发面蒸馍

厨房里飘着酵母的甜香,主妇们早就算好了日子:这天发的面正好赶上年三十蒸出暄腾的大馒头。山东人家要蒸枣山馍,把面团捏成寿桃形状,点上红艳艳的枣子;山西人爱做花馍,巧手捏出鲤鱼、元宝的模样。记得邻居张婶教过诀窍:"面盆要裹着棉被放在暖气旁,发好的面团能闻到蜂蜜味儿。"蒸笼冒起白雾时,整个屋子都暖烘烘的。

炸年货

油锅滋啦作响的日子终于到了!金黄酥脆的藕盒、嫩滑的豆腐泡、喷香的萝卜丸子,在竹笊篱里滚着油花。小孩子总想偷吃刚出锅的春卷,被妈妈笑着拍手:"留神烫嘴!"最有趣的是炸麻叶,外婆会把面团擀得薄如蝉翼,扭成蝴蝶结状,撒上芝麻炸得蓬松酥脆。这些装在搪瓷盆里的年货,能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贴花花

下午三四点钟的光景,熬好的浆糊还冒着热气。爸爸带着孩子贴窗花,对着玻璃比划:"再往左点儿,哎对!"手巧的老人家会现场剪窗花,红纸翻飞间就变出"喜鹊登梅"的图案。大门上要贴倒福字,单元楼里的邻居们碰见了,总要互相夸赞几句:"你们家今年这对联选得真精神!"

大年二十八的风俗有哪些 大年二十八要干什么

备年菜

天色擦黑时,厨房开始传出有节奏的剁肉声。南方的妈妈忙着腌腊肉、灌香肠,北方的灶台上炖着酱牛肉,砂锅里咕嘟着红烧肘子。记得帮奶奶剥蒜时,她总念叨:"多剥点,除夕包饺子、初五破五都要用。"冰箱被塞得满满当当,连阳台都挂起了风干的腊味,看着就让人心安。

当夜幕完全落下,街边路灯映着各家阳台上晾晒的香肠腊肉,窗户上的剪纸透出暖黄的光。这一天忙碌而充实的准备,不正是对新年最的期待吗?那些带着油香的记忆、沾着面粉的欢笑,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