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草木萌发,农历三月三正是踏青祭扫的好时节。街边卖纸钱的小摊渐渐多了起来,人们拎着鲜花果品往郊外走,空气中飘着艾草糍粑的清香。关于这个日子上坟到底合不合适,老人们常说"三月三,祭祖先",可年轻人心里总有些嘀咕——这时候扫墓真的靠谱吗?
传统习俗有讲究
翻开老黄历会发现,三月三在古时称作"上巳节",和清明、中元并称三大鬼节。古人认为这天阳气旺盛,最适合清理坟头杂草,给祖先"修房子"。南方很多地方至今保留着"三月三,蛇出洞,祭了祖,保平安"的民谣。就像春节要贴春联、端午要挂艾草一样,这个日子祭扫其实藏着老祖宗的生活智慧。
气候环境正合适
这时候的天气不冷不热,山路不会像雨季那样泥泞,也不像寒冬冻得伸不出手。野花刚刚冒出骨朵,新绿的柳枝正好用来插坟头。比起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潮湿,或者盛夏烈日暴晒,三月三前后上坟确实更舒服。记得去年隔壁张婶就说:"等清明人多挤得慌,提前两周去,还能和老头子好好说会儿话。"
避开高峰更从容
现在清明小长假扫墓大军能把山路堵成停车场。去年亲眼看见有人捧着鲜花在车流里走了半小时,祭品袋子都被挤破了。要是选在三月三前后去,墓园安静得能听见鸟叫,擦墓碑、摆供品都不用赶时间。同事小王就习惯这个时间去祭拜:"不用请假不凑热闹,烧的纸钱都不会被别人的香火冲散。"
心意比日子重要
见过住在城里的李大爷,他每年雷打不动在父母忌日去上坟。有次我问他为啥不跟着大家清明去,老人笑着摆手:"孝心哪分什么黄道吉日?"这话在理。现在很多人工作忙,能抽出时间表达思念就很难得了。就像现在流行网上祭扫,其实重点不在形式,而是心里记挂着。
暮色渐浓时,山间的祭扫人群三三两两往回走。有人挎着空篮子,有人裤脚还沾着草屑。无论选择哪天去,那份慎终追远的心意,才是对祖先最好的告慰。毕竟扫墓不是完成任务,就像老话说的:"有心天天是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