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丑十二时辰"这六个字乍一看有点摸不着头脑,既像调侃写字难看,又像某种神秘的时间密码。其实它藏着古人记录时间的智慧,读对了才能解开其中的趣味。
答案:zì chǒu shí èr shí chén
古人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叫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子丑寅卯"这些字看着像在骂人写字歪扭,其实是十二地支的名字,用来给时辰编号。"字丑"就是"子丑"的谐音梗——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和丑时(凌晨1点到3点),连起来读成了调侃字迹的玩笑话。
时辰怎么念?
十二时辰的读音和现在差不多,只是声调更讲究: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比如凌晨3-5点叫"寅时",别读成"演时";下午5-7点"酉时"要念"有时",和"酒"字半边一样。
古人为何这么分?
没有钟表的年代,人们看太阳影子、听鸡叫判断时间。农民要知道"辰时除草露水干",商人赶"午时集市最热闹"。就连武侠片里"午时三刻问斩"也有讲究——太阳最高影子最短,阳气最旺,古人觉得这时候行刑能镇住鬼魂。
现代人还用吗?
现在说"卯足干劲""子夜时分",都是时辰的遗产。养生节目说"亥时睡觉养肝胆",其实就是劝你11点前入睡。下次熬夜到"丑时",不妨自嘲一句:"我在练字丑时辰",古今幽默就打通了。
时辰像藏在生活里的密码,读对了,连刷牙洗脸都能沾点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