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重阳节:由来与禁忌
秋高气爽,金风送凉,农历九月九日又到了重阳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智慧。每到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赏菊饮酒,寄托对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重阳节也有一些不宜做的事情,背后藏着许多有趣的讲究。九月九的由来是什么?这一天又有哪些禁忌呢?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之极,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称“重阳”。最早的重阳节与驱邪避灾有关。传说东汉时期,有位叫桓景的人跟随仙人费长房学艺。一天,费长房告诉他:“九月九日你家会有灾祸,快让家人佩戴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桓景照做后果然躲过一劫。从此,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便成了重阳节的习俗。
不宜做的事
重阳节虽然是个喜庆的日子,但民间也有一些忌讳:
1. 不宜宅家不出门: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旺盛,出门登高可以吸收天地灵气,避灾祈福。如果闷在家里,反而容易招惹晦气。
2. 不宜送菊花:虽然赏菊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但菊花在传统文化中也与哀悼有关。如果随意送人菊花,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不吉利。
3. 不宜争吵:重阳节讲究和谐团圆,吵架或说晦气话会破坏节日气氛,甚至影响家庭运势。
4. 不宜晚归:民间有“九九归阴”的说法,认为晚上阴气渐重,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应早点回家休息。
登高的意义
重阳节最著名的活动莫过于登高了。古人认为山是通天的阶梯,登高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亲近自然、开阔心胸。现代人生活忙碌,很少有机会远足爬山。不妨趁着重阳节约上家人朋友去郊外走走,既能放松心情又能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
敬老爱老的传统
1989年国家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提倡尊老敬老的风尚。这一天可以陪长辈聊聊天、做顿丰盛的饭菜或者带他们出门散心。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饮食有讲究
除了饮菊花酒外很多地方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有些地方的重阳糕上还会插小旗象征茱萸既能驱邪又增添了节日趣味。
如今的重阳节已经演变成一个充满温情的节日既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对现代生活的适应无论是登高赏菊还是陪伴老人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友情的珍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不妨放下手机走出家门感受秋天的气息也让心灵得到一次放松和滋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