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压冬云白絮飞类似的诗词 何以飘舞白絮如云

小编

初冬的清晨推窗望去,天地间正上演着一场无声的芭蕾——千万片雪花像被揉碎的云絮,打着旋儿扑向大地,让人想起"雪压冬云白絮飞"这般灵动的诗句。这般银装素裹的景致,古往今来不知撩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弦。

飞絮喻雪妙

古人观雪总爱以柳絮作比,谢道韫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开了先河。这比喻实在精妙:你看那雪花沾衣不湿的轻盈,忽聚忽散的调皮劲儿,可不就像四月里漫天飞舞的杨花?李白说得更绝:"燕山雪花大如席",夸张里透着真切,让人仿佛看见雪片簌簌砸落的重量感。最有趣是白居易《夜雪》里"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不直接写雪貌,单凭竹枝断裂的脆响,就让我们听见了冬天的手笔。

寒梅添诗味

雪景若少了梅,就像画龙忘了点睛。陆游"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那殷红的花瓣顶着白雪,活脱脱是冬天呵出的热气。王安石更绝:"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闭着眼都能嗅到冷香破雪的清冽。记得有年我在西湖孤山,恰逢腊梅初绽,雪花落在蜡质花瓣上竟不融化,宛如琥珀裹着火焰,方知古人诚不我欺。

雪压冬云白絮飞类似的诗词 何以飘舞白絮如云

钓寒江独绝

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最得雪中静趣。试想千山鸟飞绝的江面上,一叶扁舟载着满肩雪花,钓竿悬着的不只是鱼线,更是整个冬天的寂寞。这意境被张岱学了个十足,《湖心亭看雪》里"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寥寥几笔就勾出混沌世界的素净。去年在松花江畔见过真正的钓雪人,他呵出的白气与浮漂边的冰晶缠绕,俨然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剪影。

暖炉生闲情

白乐天《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道尽雪天的温热人情。记得儿时落雪,祖母总会煨一壶老荫茶,陶罐在炭火上咕嘟作响,水汽在玻璃窗上画出蕨类植物般的霜花。这种温暖,恰似李清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期待,只不过我们等的不是黄昏,而是雪夜里那盏为他留着的灯。

暮色渐浓时,雪絮仍不知疲倦地飞舞。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把雪比作飞絮——它们同样转瞬即逝,同样以短暂的生命演绎永恒的浪漫。当我们掬一捧雪,握住的何止是六角冰晶,更是穿越千年的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