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夜晚,凉风习习,纸灰随着火光轻轻飘散,远处偶尔传来几声虫鸣。这样的场景,总让人想起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不过今晚倒是晴朗,月光淡淡地洒在烧纸人的肩头。
可以,但有讲究
老一辈人常说"早清明晚十一",意思是清明节上坟最好赶早,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则可以稍晚。但现实中很多人白天要上班,晚上烧纸成了无奈之选。其实只要注意方式,晚上祭奠也未尝不可。
我记得邻居张奶奶每年清明夜都在路口画个圈,留个缺口朝西边,她说这样先人能收到。有次好奇问她为什么非得晚上,她摆摆手:"活着的人要过日子,走了的人也得体谅。"
注意三个细节
首先得选对地方。小区垃圾桶边肯定不合适,最好在僻静角落,避开绿化带和电线。去年我们小区有人在草坪烧纸,差点引发火灾,消防车呜哇呜哇赶来,弄得先人"收钱"都不安宁。
其次要控制时间。一般晚上七八点还可以,太晚了影响邻居休息。王大叔有次深夜烧纸,保安拿着手电筒照过来,纸钱没烧完就被劝离,反倒成了件憾事。
最重要的是防火安全。现在有种金属材质的焚纸桶,底下带轮子能移动,烧完水一浇就灭。李姐家就备着这种,她说:"孝心要尽,安全更要紧。"
心意比时辰重要
去年清明加班到晚上九点,我在阳台用不锈钢盆给爷爷烧了叠金元宝。母亲视频时看见,倒没责怪,只说:"你爷爷生前最疼你,知道你忙,不会计较这些。"那一刻突然明白,祭奠的关键是心里装着那份思念。
现在有些年轻人干脆在网上祭扫,点个虚拟蜡烛。这当然不如亲手烧纸有仪式感,但比起完全忘记传统,至少是个开始。就像小区门口总提醒的:"文明祭扫,心意到了就好。"
夜深了,纸灰渐渐冷却。月光下,那些打着旋儿上升的青烟,或许真能把我们的想念带给另一个世界的人。清明本就是连接生死的节日,只要怀着真诚,白天黑夜,其实都是好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