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后,老屋前后门一开,那股凉飕飕的风便"嗖"地窜过厅堂,带走了闷热,也掀起了桌上的作业本——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穿堂风。
穿堂风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风从建筑这头穿到那头形成的对流风。就像小时候调皮,把前后院门同时推开,风立马找到捷径,呼啦啦地冲过客厅,把奶奶的蒲扇风都比下去了。这种风特别爱走直线,哪儿通透就往哪儿钻,所以老房子设计走廊时,总会故意留个风口让它撒欢。
怎么形成的
想象风是个赶路的邮差。当它遇到房子,发现前门后窗正对开着,就像发现了一条绿色通道,立马抄近道。两边温度差就是它的动力——就像你打开冰箱门时,冷气往下沉,热气往上涌,穿堂风也是被这种力量推着跑的。要是院子里有棵大树挡路,风还会打个旋儿,变成更温柔的"过堂风"。
生活妙用多
老祖宗早就会用这天然空调:南方骑楼长长的走廊,北方四合院特意留的通风道,都是给穿堂风铺的红地毯。现在住楼房,开窗也有讲究——把南北窗户都开条缝,风就像坐滑梯似的从客厅溜过,比电风扇吹得还均匀。菜市场卖豆腐的大婶最懂行,总用湿纱布挡着摊子,穿堂风一过,豆腐能凉度。
也要当心点
虽然凉快,但对着穿堂风睡觉容易落枕。老话说"穿堂风,钻骨缝",特别是刚出汗的时候,这风比后妈的巴掌还伤人。有婴儿的家庭要注意,婴儿床别放在风口直线上,可以挂个轻纱帘,让风学会"绕路走"。
消失的穿堂风
现在很多新房像密封盒子,穿堂风成了稀罕物。有次去朋友家,他得意地展示新风系统,我却怀念起外婆家那阵穿堂而过的风——带着菜园的青瓜味,混着井水的湿气,比任何机器造的凉风都鲜活。或许我们该学学古人,给风留条过道,毕竟自然的馈赠,永远最懂怎么抚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