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目不忘的酒坊的名字 这家酒坊的名字为何如此难忘

小编

夕阳西下,老街的青石板泛着微光,拐角处那家挂着"醉仙居"木匾的酒坊飘出阵阵酒香。这名字像块磁石,路过的人总要抬头念上两遍,连三岁孩童都能脱口而出。究竟什么魔力,让这三个字能在人心里扎了根?

名字会讲故事

"醉仙居"三个字活脱脱是幅水墨画——想象着衣袂飘飘的仙人,端着酒杯卧在云端的模样。不像有些店名硬凑"金""福"这些字眼,它把神话里最逍遥的片段截下来,钉在门楂上。酒客们推门时,总觉得自己踩上了云端,柜台后站着的不是掌柜,怕是随时要摸出仙丹的太白金星。

舌头记得住

念这名字时,嘴唇先撅起又舒展,像含了颗梅子糖。"醉"字带着微醺的卷舌音,"仙"字轻飘飘向上扬,最后"居"字稳稳收尾。卖豆腐的老王大字不识,有次学城里人点酒,愣是把竞争对手"醇香阁"说成"蠢香阁",可"醉仙居"三个字从没叫岔过,仿佛这发音本就长在人嘴上。

五感都认得

掌柜深谙记忆之道:赭红匾额衬着靛蓝扎染门帘,檐下永远挂着三串铜铃。秋风起时,叮当声混着酒香能飘半条街。最绝的是柜台旁那口老井,打上来的水酿成"铃铛醉",客人咂摸着酒味时,耳朵里还响着方才的铃声。眼耳鼻舌全招呼到了,想忘掉也难。

过目不忘的酒坊的名字 这家酒坊的名字为何如此难忘

人情味儿浓

别家酒坊贴"童叟无欺",这儿墙上挂着歪歪扭扭的"李二哥赊账三两""张婶送腌菜一坛"。熟客都有专属陶杯,瘸腿马夫那只杯沿缺个角,教书先生的杯底刻着"之乎者也"。名字再妙,终究抵不过掌柜递酒时那句"老规矩,给您留着桂花底的"。

如今老街改造,霓虹招牌亮如白昼,可新开的奶茶店名转眼就忘。倒是那块被收进博物馆的"醉仙居"旧木匾,看过的游客都说怪,明明隔着玻璃柜,鼻尖却仿佛又嗅到那年混着铜铃声响的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