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准备年货,空气中飘着腊肉和糍粑的香气,街坊邻居见面总要问一句:"今年腊月是几号啊?"这时候总有人掰着手指头算农历阳历,其实啊——

腊月=农历12月
老一辈人说的"腊月"从来都是按农历算的。就像今年2023年,阳历12月13日才进入农历腊月初一,整个腊月会横跨阳历的12月和1月。这就像把两个不同步的钟摆绑在一起,农历的月份总在阳历里来回摆动。
记得小时候跟着奶奶腌腊肉,她总说"进了腊月就是年"。那时候总纳闷为什么腊月有时候在元旦前,有时候又在元旦后。后来才明白,农历每个月约29天半,一年下来比阳历少11天左右,所以腊月的"位置"每年都在阳历里往前挪。就像小时候玩的跳房子游戏,每年都要往后退几格。
腊月里最有意思的就是"小年"和"大年"的区分。北方人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却是二十四,这个差异就像豆花甜咸之争一样有趣。但不管哪天过,灶王爷吃糖瓜的习俗全国都一样,黏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只说好话,这招可比现在的公关手段高明多了。
现在年轻人爱用的"腊八节",其实固定在腊月初八。这天喝腊八粥的习俗,就像现在的网红美食打卡,只不过古人更讲究——要用八种粮食熬粥,寓意来年五谷丰登。我外婆熬粥时总念叨:"吃了腊八粥,糊涂日子就到头",这话现在想想还挺有哲理。
腊月最热闹的要数"扫尘日"。以前看大人用长竹竿绑着扫帚清理房梁,觉得像在演武侠片。现在才懂这是"除陈布新"的智慧,和现代人年前大扫除是一个道理,只不过古人把除尘变成了全家参与的仪式。
如今虽然都用阳历记事了,但腊月的年味依然鲜活。就像我楼下张阿姨,每年冬至就开始倒计时:"再熬过腊月二十,孩子们就都回来啦!"这份期盼,让寒冷的腊月变成了最温暖的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