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见信个人资料 苏见信是谁

小编

苏见信,这个名字你可能在电视上听过,在KTV里吼过他的歌,或者刷到过他飙高音的视频——那个留着长发、嗓音像火山爆发的男人,总能用一首歌把听众的情绪点燃。但除了"信乐团主唱"这个标签,他的人生故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温度。

摇滚浪子

1971年出生的苏见信,本名苏见信,童年过得并不轻松。父母离异后,他跟着奶奶在夜市摆摊长大,初中就学会调酒赚钱。17岁那年,这个叛逆少年揣着打工攒的8000块台币,独自跑到台北闯荡。在酒吧驻唱时,他总爱翻唱邦·乔维的歌,嘶哑的嗓音里藏着不服输的倔强。谁也想不到,这个在夜场讨生活的年轻人,日后会成为华语乐坛的"高音魔王"。

信乐团时代

2002年,31岁的苏见信迎来人生转折。当信乐团以《死了都要爱》横空出世时,多少人被那个撕裂般的高音震撼到起鸡皮疙瘩?《离歌》《天高地厚》这些金曲背后,是他每天泡在排练室8小时,把嗓子练到出血的坚持。最疯狂的是2004年演唱会,他连唱12首高难度歌曲后直接失声,却笑着说:"把命交给舞台才够痛快。"

单飞重生

2007年选择单飞时,外界都说"信乐团没了信就完了"。但他用《火烧的寂寞》《告别的时代》证明:撕掉标签的苏见信更鲜活。参加《我是歌手》时,他穿着牛仔裤就上台,把《人质》唱得百转千回,观众这才发现,这个摇滚硬汉心里住着个诗人。他说:"音乐不是比谁嗓门大,是要把故事唱进人心里。"

烟火气人生

舞台下的苏见信反差极大。爱女儿小丸子爱到写进歌里,会因为粉丝接机时摔跤笑到直不起腰。疫情期间他开直播做饭,锅铲用得比麦克风还溜,网友笑问:"被唱歌耽误的厨子?"年过50依然保持健身习惯,却偷偷承认:"练完必须吃三碗卤肉饭才快乐。"

如今再看苏见信,早不是当年那个用高音征服耳朵的歌手。他像一坛老酒,烈性还在,却多了醇厚回甘。每次唱起《海阔天空》时眼里的光,都在告诉我们:所谓摇滚精神,不过是把生活给的酸楚,都酿成歌声里的甜。

苏见信个人资料 苏见信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