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发嫁是什么意思 送嫁有哪些形式

小编

结婚发嫁是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的是新娘从娘家出发前往婆家的过程。了解发嫁的意思和送嫁的形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的丰富内涵和变迁。

定义

发嫁的定义:发嫁,也称为送嫁,是指新娘在出嫁时从娘家出发,前往婆家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一系列的仪式和习俗,象征着新娘从娘家的离开,进入新的家庭生活。

送客组成:送嫁队伍通常由大客、小客和伴娘组成。大客包括新娘的大舅、大爷、叔叔等男性长辈,女大客则由新娘的大娘、婶子等女性长辈担任。小客通常是新娘的同辈或下辈人,伴娘则是新娘的姐妹或好友。

历史背景

传统习俗:在古代,发嫁的时间和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通常需要在太阳出来之前出发,尤其是在一些地区,新娘需要在正午12点前到达婆家,否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文化意义:发嫁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搬家过程,更是中国传统婚姻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以及对新娘未来生活的祝福和期许。

传统形式

花轿和独轮车:在解放前后,较为富贵的人家会使用四人抬的专用花轿送新娘,而多数人家则使用沂蒙山区特有的独轮车,装饰而成的“轿”。这种独轮车最初是木头轮的,后来换成了橡胶轮胎,装饰简单,新娘坐在左边,伴娘坐在右侧。

结婚发嫁是什么意思 送嫁有哪些形式

拖拉机和轿车:七十年代之后,送嫁开始使用拖拉机,八十年代拖拉机和轿车并用,一般只有一辆轿车,新娘和伴娘坐,大小客和嫁妆用拖拉机运送。九十年代以后,送嫁普遍用上了轿车,档次有高低之分。

现代变化

轿车和车队:现在,送嫁普遍使用轿车,少的几辆,多的十几辆,有的甚至全是宝马车。送嫁队伍中,最前边是摄影车,后边是新娘车,再是大客车、小客车。有些富裕人家,闺女出嫁时还陪送轿车,紧随接新娘的婚车之后。

嫁妆的变化:嫁妆不再随送嫁队伍,一般是婚前几天早已在新郎家安置好。在农村,时下还有少数人家结婚嫁妆和被褥随送嫁队伍同行的,意思是向外人展示家庭的富有和大气。

仪式和习俗

敬路神和桥神:送嫁队伍过路口、过桥梁、过村庄等,都要燃放鞭炮,谓之敬路神、桥神,并有专人在这些地方贴上写有“青龙”二字的红纸条,与新郎新娘八字不合的送客兜里也要装上写有青龙二字的纸条。

撒福和烟花:在新娘走出喜车或花轿、经过大门、拜天地等几个环节,新郎家都要安排专人撒福,就是向新娘新郎头上撒麦麸、红枣、栗子、铜钱、糖果等物品,取多子多福之意。现在,除了传统的撒福,还燃放一种特殊的烟花,增加喜庆的气氛。

结婚发嫁是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象征着新娘从娘家的离开,进入新的家庭生活。送嫁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从传统的花轿、独轮车到现代的轿车和车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变迁。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发嫁都充满了对婚姻和家庭的祝福和期许。

结婚发嫁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以下是结婚发嫁的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

结婚发嫁的具体流程

1. 婚前准备:

选择良辰吉日:男方请人选择黄道吉日作为结婚日期,称为“送日子”。

婚礼筹备:包括场地布置、婚车安排、摄影摄像等。

物品置办:准备婚礼所需的物品,如酒、烟、喜糖等。

2. 婚礼当天:

新娘出嫁:新娘在亲友的陪伴下离开娘家,前往男方家。

送嫁队伍:送嫁队伍通常包括新娘的家人、伴娘等,队伍中可能还有花轿或轿车。

到达男方家:送嫁队伍到达男方家后,新郎会迎接新娘,并进行一系列的婚礼仪式,如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等。

婚宴:婚礼结束后,新人和亲友一起享用婚宴。

结婚发嫁的注意事项

1. 忌吃喜饼:在过大礼时,男方送来的喜饼新娘切记不可吃,因为这样就象征把自己的喜气吃了,是不吉利的。

2. 忌二次上香:上香时,尽量不要将香头插歪,假如歪了,也不要将香拔出、再插一次,因为二次上香有再婚的意思,对于初婚的新人来说是不吉利的。

3. 忌准新郎独睡婚床:新被、新枕、新床品等装扮得无懈可击的婚床,要安放至新婚夜前夕。在此过程中,切忌准新郎一个人独睡新床,因为这样有婚后孤独的寓意,非常不吉利。

4. 忌说“再见”:当婚礼结束亲友离去时,新人与亲友都不可以说:“再见”,因为“再见”二字有分手与离别的含义,对新婚夫妇来说,此寓意非常不好。

5. 忌串门:新娘子蜜月里不需到亲友家串门的禁忌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因为一般人对蜜月里的新娘都有一种忌讳心理,认为是对别人不太吉利的。

6. 忌孕妇送亲:成亲之日,新娘出门时,孕妇不能相送,因为古时人们认为孕妇象征着血光,孕妇送亲会为新人带来血光之灾。

7. 忌婚后三日内留宿娘家:在中华传统习俗中,婚后三日新郎会陪妻子一起回娘家,这叫“回门”。而需要注意的是“回门”当天必须在日落之前赶回夫家,忌夫妻一起留宿娘家,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样会使娘家倒霉。

送嫁妆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女方家庭对新娘的祝福与期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送嫁妆传统习俗:

嫁妆什么时候送

婚礼前一天:通常在婚礼仪式的前一天上午或提前两天将嫁妆送到男方家中,具体时间根据当地风俗和双方家长协商确定。

嫁妆如何包装

红色装饰:所有陪嫁物品和车辆都用红绸布包装,以示喜庆。

嫁妆如何送

押嫁妆:女方会派亲近的人(如新娘的弟弟或家族中的男孩)押送嫁妆,并手持陪嫁箱子的钥匙。

双数原则:送嫁妆的人员和车辆应为双数,寓意好事成双、吉利美满。

嫁妆需要准备什么

首饰:如龙凤金镯、金项链等,寓意对新娘的祝福。

陪嫁箱:红色陪嫁行李箱,内放压箱钱和吉祥物品。

陪嫁新衣:准备1-2套红色新衣,象征婚后生活富足。

喜蛋/枣生桂子:红枣、花生、桂圆等,寓意早生贵子。

油盐酱醋:象征婚后吃穿不愁。

压箱钱:放在嫁妆中,寓意多子多福。

送嫁妆的注意事项

避免不吉之物:嫁妆中应避免送床、锅、钟等不吉之物。

日常用品双数:陪嫁的日常用品如被褥、脸盆等,都应成双成对,寓意新人百年好合。

嫁妆的象征意义

展示女家风采:送嫁妆是展示女方家庭富裕与对女儿祝福的重要时刻。

祝福新人:嫁妆中的物品寓意着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如“子孙桶”寓意多子多孙。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婚礼中送嫁妆的方式和意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变化:

送嫁妆方式的变化

1. 传统方式:在过去,送嫁妆通常采用实物形式,如家具、家电、金银首饰等,这些嫁妆会被抬到新郎家,展示家庭的富有和大气。

2. 现代方式: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嫁妆的形式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实物嫁妆,还包括现金、存折、房产等。送嫁妆的方式也变得更加简洁,许多家庭选择在婚礼前几天将嫁妆安置在新郎家,而不是在婚礼当天运送。

嫁妆意义的变化

1. 传统意义:传统上,嫁妆被视为女方家庭对女儿未来生活的资助,同时也是展示女方家庭财富和地位的一种方式。嫁妆的丰厚程度往往与女方的婚姻议价能力密切相关。

2. 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嫁妆的意义逐渐从物质层面转向情感层面。父母为女儿准备嫁妆不仅是为了她们的婚后生活,更是希望通过嫁妆传递对女儿的祝福和期望。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嫁妆也不再仅仅是家庭财富的象征,而是体现了父母对女儿独立生活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