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立秋悄然而至,清晨推开窗已能嗅到一丝凉意,街边梧桐叶尖悄悄泛黄,仿佛在提醒人们:这一年中最富诗意的季节转换就要开始了。关于今年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的讨论,早就在街坊邻居的闲聊中热闹起来。
今年属早立秋

翻开老黄历就能发现,2025年立秋具体时刻是8月7日14时37分。按照"午前立秋为早,午后立秋为晚"的民间说法,这天过了正午才迎来立秋,本该算晚立秋。但老祖宗还有另一套算法:以农历七月为界,7月之前算早立秋。今年立秋对应的农历六月十四,恰在七月之前,因此从传统农谚角度,2025年确实是个不折不扣的早立秋年份。
饮食要温润
虽然顶着"早立秋"的名头,但暑热不会立刻缴械投降。这时候最忌贪凉,冰箱里的冰镇西瓜该让位给蒸南瓜了。老话说"立秋吃瓜,不用抓药",但指的是当季的冬瓜、丝瓜这类温和瓜果。早晨可以煮些百合银耳羹,午后泡杯陈皮老白茶,给身体一个温柔的过渡。住在杭州的王阿姨每年立秋都会炖梨盅,她说:"秋燥像小火慢煎,得用润物细无声的法子对付。"
穿衣有讲究
商场里秋装已经挂满货架,可别急着换季。经历过"秋老虎"的人都知道,这个时节穿衣得像洋葱——层层能脱卸。建议随身带件亚麻开衫,地铁空调房里披一披,户外阳光下脱掉也方便。特别是带孩子出门的家长,记得在后背垫块吸汗巾,既能防着凉,又能应对突如其来的雷阵雨。
作息需调整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养生之道,在立秋后特别应景。但现代人不必真的凌晨四点起床,比夏季提早半小时就很好。深圳的瑜伽教练小林分享心得:"我把晚间跑步改成了清晨快走,发现公园里的桂花香比空调房的香薰更醒神。"值得提醒的是,午睡时间要控制在半小时内,避免"秋乏"越睡越困。
情绪要平和
古人说"秋主肃杀",这个季节容易莫名惆怅。心理学教授周明建议:"可以整理夏季照片做成相册,用仪式感告别炎热。"北京胡同里的张大爷另有妙招——他每年立秋都去菜市场买应季的莲蓬,慢慢剥着吃,"手里有活计,心里就踏实"。如果最近常感烦躁,不妨试试用毛笔抄写诗词,让横竖撇捺带走心浮气躁。
站在2025年的立秋节点回望,会发现这些看似琐碎的讲究,其实藏着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就像苏州园林里的漏窗,既要留住夏末最后一缕暖阳,又要迎接初秋的第一阵凉风。无论早立秋还是晚立秋,懂得顺应时节调整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生存哲学。毕竟,二十四节气不是束缚我们的框框,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与天地对话的密码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