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叫蒲节?菖蒲是节日主角

小编

端午节被称为蒲节,主要是因为端午节时节,菖蒲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象征,被广泛应用于驱邪避疫的习俗中。以下将详细解释端午节为什么叫蒲节,以及菖蒲在端午节中的象征意义和用途。

端午节的多种名称

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如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这些名称反映了端午节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多重意义和庆祝方式。

其中,“蒲节”和“菖蒲节”是因为端午节期间,人们常用菖蒲来驱邪避疫,因此得名。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央,是龙飞天的日子,象征着吉祥。

端午节也与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历史人物有关。

菖蒲的文化象征

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可防疫驱邪的灵草,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

菖蒲先于百草在寒冬刚尽时觉醒,因而得名,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菖蒲的神话传说

菖蒲在神话中被赋予了斩妖除魔的象征意义。例如,魏征梦中斩蛟龙的故事中,菖蒲剑被视为斩妖剑。

菖蒲开花被视为吉祥之兆,能给人带来喜庆之事,古人乐于见到菖蒲之花。

驱邪避疫

端午节期间,人们常在门上悬挂菖蒲和艾叶,以驱邪避疫。菖蒲的叶片形态有脊似剑,被视为斩旧迎新、祛邪辟晦的象征。

菖蒲全株具有特异的芳香气,有杀虫灭菌的功用,可观赏也可入药用。

观赏和实用

菖蒲具有高观赏价值,其叶片的直线形态表现出初夏的清凉感觉,是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

菖蒲的根茎可以提炼芳香油,用来驱赶害虫,制伏端午时节活跃的“五毒”。

人格化象征

古人把菖蒲当作神草,赋予其人格化特征,如农历四月十四定为菖蒲的生日,人们在这一天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

菖蒲在西方也代表着信赖和婚姻完美,具有美好的寓意。

审美价值

菖蒲的端庄秀丽,直线的叶片表现出初夏的清凉感觉,使其成为室内盆栽观赏的佳品。

菖蒲在文人墨客中也有很高的地位,许多诗人都曾赞美菖蒲的高洁和美丽。

端午节被称为蒲节,主要是因为端午节时节,菖蒲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象征,被广泛应用于驱邪避疫的习俗中。菖蒲在端午节中的象征意义和用途,体现了古人对其高洁、新生和驱邪的崇拜。通过菖蒲的使用,端午节不仅具有驱邪避疫的实际功能,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

1. 赛龙舟: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2.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后来成为端午节的象征。

3. 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认为可以驱邪避毒。

4. 佩香囊:香囊内装有香料,佩戴在身上可以驱虫避瘟。

5. 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杀毒的功效,人们在端午节饮用雄黄酒以驱除病邪。

6. 系五彩丝线:用五色丝线系在小孩的手腕上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寓意祈福纳祥。

7. 采药: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采集草药,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草药的药性最强。

8. 沐兰汤:用草药煎水沐浴,以驱除病邪,保持身体健康。

9. 画额: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以驱毒镇邪。

10. 斗草:一种端午民俗,儿童在户外寻找各种花草进行比赛,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

菖蒲在端午节象征着驱邪避害、祈福防疫和招纳百福。菖蒲的叶片形状似剑,被喻为“水剑”,寓意斩除邪魔,保家宅安宁。菖蒲的香气能驱赶蚊虫,净化空气,象征着清洁与健康。

端午节有以下称呼:

1. 端阳节:因在五月五日,阳气旺盛,故称“端阳”。

2. 龙舟节:因有赛龙舟的习俗而得名。

端午节为什么叫蒲节?菖蒲是节日主角

3. 重午节:因在五月五日,两个“五”重叠,故称重午。

4. 天中节:因端午时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故称“天中节”。

5. 菖蒲节:因挂菖蒲避邪而得名。

6. 艾节:因挂艾草驱邪而得名。

7. 浴兰节:因有药浴习俗而得名。

8. 女儿节:因有女儿回娘家习俗而得名。

9. 地腊节:道教中五月五日称为地腊。

10. 正阳节:因在午月午日,阳气旺盛,故称“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