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天刚蒙蒙亮,街坊四邻就忙活开了。老人们念叨着“破五”的讲究,主妇们把饺子捏得元宝似的,孩子们兜里揣着压岁钱在院子里疯跑——这一天最热闹的,莫过于接财神的仪式了。
卯时最吉利
老话常说“财神不入午时门”,接财神得赶早。凌晨5点到7点的卯时最合适,这时候东方泛白,阳气初升,财神爷驾着金元宝云彩路过人间。不少人家凌晨4点就摆好供桌,红烛高烧,三牲五果码得齐齐整整,就等着时辰一到放鞭炮迎神。
供桌有讲究
八仙桌得朝大门方向摆,上面铺红布,中间供财神像或“五路财神”牌位。老苏州人会放一盆“元宝鱼”(活鲤鱼),讲究“鱼跃龙门”的好兆头;北方人家爱堆金山银山造型的年糕,插上竹签当摇钱树。别忘了备三杯白酒——据说财神赵公明最好这口。
三响鞭炮不能少
时辰一到,当家的男主人在供桌前点燃三声高升炮。头响请神,二响迎神,三响谢神。现在不少地方禁鞭炮,改用手摇铃铛或敲铜锣替代,照样能把财神从天上“叮叮当当”引下来。福建沿海还保留着“抢路头”的习俗,谁家鞭炮先响,财神就先到谁家。
饺子要现煮
接神后第一锅饺子必须现包现煮,馅里藏枚消毒过的,叫“咬财”。煮饺子时得念叨“财神到家,越过越发”,锅里的水汽蒸腾得像财气弥漫。吃到的人今年要交好运,主妇们常会偷偷在小孩碗里多放两个“元宝饺”。
开门迎财路
仪式结束后要立刻打开大门和窗户,用红纸条斜贴成“叉”字形,寓意“拦财不散”。商铺老板这天特别积极,抢着第一个开门营业,称为“开市大吉”。旧时钱庄掌柜还会特意在门槛下撒金箔纸,象征“财铺满地”。
记得我小时候,爷爷总在初五凌晨把我从被窝里拎出来,塞给我一包芝麻糖,说:“快帮财神爷扛钱袋子去!”如今住在高楼里,邻居们还是会默契地在卯时点亮阳台的灯笼。或许人们心里都清楚,接财神接的不仅是飘渺的财运,更是对红火日子的一份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