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发现王族墓葬 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

小编

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发现了一处武周时期的吐谷浑王族墓葬,这是目前发现和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以下是对这一重要考古发现的详细解读。

墓葬的发现

发现时间和地点:该墓葬位于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祁连镇岔山村北的山顶之上,东距武威市35公里,地貌为局部较为平缓的山间盆地和纵谷结合的类型。

墓葬结构:墓葬为单室砖室墓,由封土、墓道及壁龛、封门、照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

考古价值

保存完整性:这是目前发现和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在国内亦属罕见。

随葬品:墓道内随葬有木构件、墨绘砖块、调色石、木旌旗杆及殉牲(马、羊)等,近墓门处东西两侧各设一壁龛,壁龛内均随葬有彩绘陶、木质仪仗俑群,总计70余件组。甬道及墓室内随葬有彩绘陶、漆木、石、铜、铁、金银器及革制和丝麻织品等,共计220余件组。

墓志:墓葬出土墓志一方,上篆书“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墓志上记载墓主为“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慕容智,因病于“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终年42岁。

吐谷浑文化及王族谱系

王族谱系: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后期吐谷浑葬制葬俗及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葬制葬俗:墓葬中出土的随葬品和墓志信息,为完善吐谷浑后期王族谱系及相关历史问题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民族融合与历史自信

民族融合:墓葬出土的文物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吐谷浑人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

文化自信:这些考古发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典型的研究案例,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吐谷浑的历史与文化

历史背景:吐谷浑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率部西迁,建立了地方政权,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

文化交流:吐谷浑处于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是展现我国丝绸之路沿线多民族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的生动例证。

出土文物的文化价值

多元文化交融:墓葬出土的文物显示了唐文化、吐谷浑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相互交融,特别是在丧葬传统上,潜葬、殉牲、使用前高宽后低窄的梯形棺葬具等都源自鲜卑传统丧葬习俗,但其墓葬形制严格按照唐代三品官员及以上常见规格。

甘肃发现王族墓葬 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

文字发现:首次发现的吐谷浑文字对于吐谷浑史和唐代物质文化史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发现的吐谷浑王族墓葬,不仅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发现,也为理解吐谷浑历史、民族融合及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资料。墓葬的保存完整性和丰富的随葬品,使其成为研究唐代吐谷浑王族谱系、葬制葬俗及相关历史问题的重要依据。

甘肃发现王族墓葬对研究吐谷浑历史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实物资料:甘肃武威地区发现的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为研究吐谷浑文化、王族谱系、葬制葬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些墓葬的发现,使得学者们能够通过实物资料,深入探讨吐谷浑的历史和文化。

2. 揭示历史细节:通过对墓葬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如陶器、金属器、漆木器、丝织品、壁画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吐谷浑人的物质生活,还反映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认同。特别是慕容智墓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唐代吐谷浑王族生活情景的珍贵资料。

3. 促进民族融合研究:吐谷浑王族墓葬的发现,展示了吐谷浑与中原文化、吐蕃文化等多民族文化的交融。墓葬中既有中原唐代的葬制,又保留了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的文化元素,成为见证民族交流融合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实证。

4. 确认历史记载:墓葬中出土的墓志,如慕容智墓志,首次提及“大可汗陵”的存在,证实了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为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依据。这些墓志不仅帮助确认吐谷浑王族的身份和下葬年代,还揭示了吐谷浑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5. 丰富丝绸之路研究:吐谷浑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其王族墓葬的发现为研究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兴盛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吐谷浑在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中介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吐谷浑王族墓葬的考古发现具有以下独特之处:

1. 保存完整的墓葬:2019年发掘的慕容智墓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为研究吐谷浑文化及王族谱系、葬制葬俗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2. 丰富的随葬品: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包括武士俑、镇墓兽、骑马俑、风帽俑、文官俑等,以及木质胡床、六曲屏风、列戟屋模型、成套武器装备等,许多文物为国内同时期相关文物的首次或罕见发现。

3. 吐谷浑文字的发现:慕容智墓志的侧面刻有两行利用汉字偏旁部首合成的文字,初步判断为吐谷浑本民族文字,这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唯一第一例吐谷浑文,对吐谷浑史和唐代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4. 多民族文化因素:墓葬形制和随葬品既体现了唐代中原地区的葬制,又融合了吐谷浑、吐蕃、北方草原等多民族文化因素,反映了吐谷浑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过程。

5. 重要的历史人物墓葬:墓群中包括吐谷浑末代可汗诺曷钵及其妻子弘化公主的墓葬,他们的墓葬对于研究吐谷浑与唐朝的关系以及丝绸之路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6. 独特的墓葬布局:墓群整体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特征,墓葬选址具有“牛岗僻壤、马鬣开坟、地踞龙堆”的特点,反映了吐谷浑人的丧葬习俗和地理环境。

甘肃吐谷浑王族墓葬的保护和研究计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持续考古发掘: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对武威南山区冰沟河与大水河流域的吐谷浑王族墓葬群进行持续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2019年发掘了慕容智墓,2021年对新发现的长岭-马场滩区3座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

2. 文物保护与修复:对出土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如对慕容智墓出土的棺木、纺织品、彩绘陶俑、漆木器等进行了实验室清理和保护修复。特别是对木质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风、列戟屋模型、成套武器装备、笔墨纸等文房用品以及类型多样的丝织品等进行了详细的保护和研究。

3. 学术研究与成果发布:通过考古发现,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文章,如《甘肃武周时期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发掘简报》《武威吐谷浑王族墓选址与葬俗探析》《唐慕容智墓志考释》等,深入探讨了吐谷浑的葬制葬俗、唐与吐谷浑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史等相关问题。

4. 多学科合作与技术应用:采用多种科技检测、保护、信息采集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如三维影像、实验室清理、科技保护等,确保文物得到最佳保护。

5. 公众教育与文化传播:通过“考古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向公众普及吐谷浑文化及其考古发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