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子的三大忌讳 吹笛子必须避免的三个错误是否有哪些

小编

春风拂面,笛声悠扬,许多人初学笛子时总会被那清亮的音色吸引。可偏偏有人苦练许久,吹出来的调子却总带着几分“杀气”,像是和笛子结了仇。其实啊,吹笛子讲究的是“三分靠力气,七分凭巧劲儿”,今天咱们就聊聊三个最容易栽跟头的忌讳,保证比老中医把脉还准。

嘴巴太使劲

见过有人吹笛子时腮帮子鼓得像塞了俩核桃吗?这就是典型的“用蛮力”。笛子发声全靠气息和笛膜的默契配合,嘴唇绷得越紧,音色反而越僵硬。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下嘴唇轻轻贴着吹孔,像抿着一片羽毛——既能稳住气息,又不妨碍振动。有位民间老艺人说得好:“吹笛子要学蜻蜓点水,舌尖抵住上颚前部轻轻呼气,让气流自然地滑进笛孔。”记住,当你感觉面部肌肉发酸时,赶紧停下来揉揉脸,那是笛子在提醒你:“放松点,咱们是合作不是打架!”

手指砸键盘

许多新手按音孔时活像在敲电脑键盘,手指抬得老高,落下时“”作响。这不但影响音准,还会让连贯的曲子变成蹦豆子。正确的手法叫“蝴蝶点花”——手指关节自然弯曲,指肚平贴音孔,抬指离孔不超过两厘米。有个特别灵的练习方法:在笛子上放张小纸巾,按孔时不让纸巾飘起来。要是隔壁邻居不再投诉“半夜敲木鱼声”,恭喜你,这关就算过了!

吹笛子的三大忌讳 吹笛子必须避免的三个错误是否有哪些

换气像冲锋

吹到high处突然没气,慌慌张张猛吸一口,结果下一个音直接破功...这毛病十个初学者九个犯。诀窍在于“偷气”:趁着长音的尾巴或乐句间隙,用嘴角迅速吸气,腹部始终保持弹性。试着边走路边吹《茉莉花》,强迫自己在移动中均匀呼吸,坚持一周就会发现,原来换气也能像喝水一样自然。民间高手们吹《百鸟朝凤》能模拟二十多种鸟叫,靠的就是这份“气不断,意相连”的功夫。

说到底,吹笛子的门道就像煮粥——火候太大容易糊,火候太小又夹生。那些流传千年的名曲《鹧鸪飞》《姑苏行》,哪个不是用“轻、松、透”三字诀打磨出来的?下次当你拿起笛子前,不妨先做三个深呼吸,想想山涧流水的从容,再想想春风拂柳的轻柔。记住,好笛声从来不是憋出来的,而是从心里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