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边刚泛起一丝鱼肚白,村子里便传来此起彼伏的"喔喔喔——"声。老农披衣推窗,听着这天然的闹钟,眯眼笑道:"这扁毛畜生,比日头还勤快哩!"公鸡打鸣这事儿,看似寻常,里头却藏着不少门道。
卯时开始叫
古人把凌晨5点到7点称为卯时,这时候公鸡叫得最欢。它们就像自带生物钟的小闹钟,天蒙蒙亮就开始"值班"。有趣的是,就算把公鸡关在黑屋子里,到点儿它照样会打鸣,这说明它们的生物钟比人类还准。农村老人常说:"头遍鸡叫天擦亮,二遍鸡叫煮早饭,三遍鸡叫扛锄头",说的就是公鸡按点儿报时的本事。
半夜也会鸣
别看公鸡主打"晨间服务",有时候深更半夜也会突然来一嗓子。这可不是闹鬼——要么是月光太亮骗过了公鸡的生物钟,让它误以为天亮了;要么就是被野猫黄鼠狼惊扰了。旧时走夜路的人最怕这个,黑灯瞎火突然听见鸡叫,常吓得汗毛倒竖。其实这时候的公鸡就像半梦半醒说梦话,叫两声又继续睡回笼觉去了。
季节有变化
夏天四点来钟就能听见鸡叫,冬天可能拖到六点多。这跟日照长短有关,就像冬天人爱睡懒觉似的。有经验的养鸡人发现,春夏季公鸡叫得特别卖力,因为这段时间它们要忙着求偶占地盘。到了秋冬,叫声就变得懒洋洋的,有时太阳晒屁股了才敷衍地"喔"两声,活像上班摸鱼的打工人。
打架先亮嗓
公鸡打鸣不全是报时,更多是在"秀肌肉"。谁叫得响、叫得久,谁就能当鸡群里的"扛把子"。两只公鸡掐架前,总要先来段"高音对决",怂的那方往往叫几声就溜边儿了。这招在动物界挺常见,就像武侠片里高手过招前先比内力,能省下不少真刀的麻烦。
阉了就不叫
农村处理"扰民公鸡"有个土办法——阉割。被摘除的公鸡,慢慢就变得安静如鸡,羽毛也会变得像母鸡般花哨。古人早就发现这个规律,《齐民要术》里还专门记载了"割鸡术"。不过现在有些地方把这当成了特色养殖,专养不打鸣的"太监鸡",肉质反而更鲜嫩。
暮色渐沉时,偶尔也能听见零星鸡鸣。老辈人说这是"收工号",提醒田间劳作的人该回家了。如今虽然有了手机闹钟,但清晨那穿透力十足的鸡鸣声,依然是乡村最生动的背景音。就像李老汉念叨的:"听不见鸡叫总觉得少点啥,那动静里带着活气儿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