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又被称为“赤狗日”或“小年朝”,在古人的眼中,这一天充满了神秘与禁忌。从初一到三十,每一天都有其独特的雅称和习俗,这些称呼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敬畏,也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充满诗意的日子。
初一:元日
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日”,是一年的开端。古人认为这一天万象更新,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贴春联,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孩子们穿上新衣,长辈们则准备压岁钱,寓意驱邪避灾。
初二:回门
大年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俗称“回门”。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父母家拜年,一家人团聚其乐融融。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亲情最浓的时刻。
初三:赤狗日
初三被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凶神,因此这一天不宜外出拜年。古人会在家中休息或祭祀祖先,避免招惹不祥之事。也有人称它为“小年朝”,寓意新年的热闹逐渐平息。
初四:接神
初四是迎接灶神回归的日子。传说灶神在除夕夜上天汇报人间善恶,初四返回人间。家家户户会准备丰盛的饭菜和香烛,恭迎灶神回家。
初五:破五
初五被称为“破五”,意味着新年的禁忌可以逐渐打破。这一天人们会吃饺子、放鞭炮,象征送走穷困和晦气。商家也会选择这天开市,祈求生意兴隆。
初六:送穷
初六是“送穷”的日子。古人认为家中积累的穷气需要在这一天彻底清除。人们会打扫房屋、丢弃旧物,寓意新的一年财源广进。
初七:人日
初七被称为“人日”,传说女娲在这一天创造了人类。古人会吃七宝羹或面条庆祝,祈求健康长寿。
十五:元宵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象征团圆美满。
二十:天穿
正月二十被称为“天穿日”,传说女娲补天的日子。古人会在这一天煎饼祭天,祈求风调雨顺。
三十:除夕
正月三十(或二十九)是除夕夜,一年的最后一天。家家户户围坐守岁、吃年夜饭,迎接新年的到来。
从初一至三十的雅称中可以看出古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些习俗虽然简单却充满智慧,至今仍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仪式感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