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可偏偏就有两个斗的男人,一个在左,一个在右,像两棵倔强的老树,把根扎在同一片土地上。他们的故事,就像那屋檐下的风铃,风一吹,叮叮当当,全是生活的回响。
左斗:倔强的老李
老李住在村东头,年轻时是出了名的"铁拳头",谁要是惹了他,甭管有理没理,先抡起胳膊干一架再说。五十岁那年,他硬是和邻居争半垄地,扛着锄头在田埂上守了三天三夜,最后生生把对方熬服了。可这么个倔脾气,到头来儿子娶媳妇都不敢请他去说媒——怕他一句话不对付就掀桌子。
右斗:精明的老王
村西头的老王是另一番光景。他斗起来像泥鳅,明明占着理也要绕着弯子说话。去年镇上征地,他愣是能一边跟干部拍桌子,一边偷偷把自家院墙往外扩了三尺。村里人都说他是"棉里针",看着软和,扎人最疼。可这么个精明人,去年儿子考公务员政审时,却因为早年跟人斗气留下的案底卡了壳。
斗了一辈子
这俩老对头碰面就掐,从年轻时的拳脚相向,到老了变成隔空骂战。老李见人就数落老王"满肚子花花肠子",老王逢人便说老李"榆木疙瘩不通气"。可说来也怪,去年发洪水时,是老王划着自家小船把困在房顶的老李捞出来的;今年开春老李住院,床头最先出现的果篮,落款是"西头老王"。
斗出来的滋味
如今俩老头都拄上拐棍了,每天傍晚还要在村口老槐树下"斗"上一局象棋。一个悔棋耍赖,一个吹胡子瞪眼,围观的乡亲们笑得直拍大腿。有次镇上来采访长寿老人,问他们秘诀,老李哼了一声:"不斗早憋死了!"老王眯着眼接话:"斗着斗着,反倒活明白了。"
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两棵歪脖子树,枝丫早就缠在了一起。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争斗啊,就像老陈醋,闻着冲,细品却透着生活的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