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大寒节气具体公历时间为2025年1月20日3时59分52秒。以下是关于大寒节气的详细信息,包括日期、气候特点、风俗习惯等。
具体日期
2025年大寒的具体时间是2025年1月20日3时59分52秒,农历腊月廿一,星期一。
历史变迁
大寒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时期。二十四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是古代先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总结气候变化规律而逐步形成的。
气温和降水
大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气温骤降,风雪交加,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北方地区的气温通常比小寒时节略高,但仍然处于一年中的最冷时段。
气环流和天气现象
大寒时节,大气环流相对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现象。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时,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和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天气。
传统习俗
祭灶:在大寒时节,人们会祭灶神,感谢灶神的庇佑,祈求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吃八宝饭:八宝饭是用糯米煮的,加入糖、猪油、桂花等调料,再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味道甜美。
喝鸡汤:在大寒时节,南京人有喝鸡汤的习惯,通常是用老母鸡炖汤,也可以加入参须、枸杞、黑木耳等材料,既能驱寒保暖,也是一种享受。
尾牙祭:尾牙祭是中国南方一些地方的习俗,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尾牙祭通常在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商家会设宴款待员工,白斩鸡是必不可少的菜肴。
除旧布新:大寒时节也是岁末年初,人们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迎接新的一年。
气候异常
2025年大寒时节,全国气温偏高,降水和降雪量偏少。尽管冷空气活跃,但长江以南地区将在异常偏暖中迎来大寒节气,与传统意义上的寒冷大寒形成了鲜明对比。
2025年的大寒节气具体时间为2025年1月20日3时59分52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这个时节,气温骤降,风雪交加,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习俗活动,如祭灶、吃八宝饭、喝鸡汤、尾牙祭和除旧布新,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大寒节气的传统习俗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吃消寒糕:在北京,大寒节气有吃消寒糕的习俗。消寒糕由糯米、桂圆、核桃、红枣、白糖等制成,寓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
2. 喝鸡汤:南京人喜欢在大寒时节喝鸡汤,通常用人参、枸杞、黑木耳炖母鸡,以驱散寒冷,滋补身体。
3. 炸春卷: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习俗,春卷用面皮包着芹菜芽、豆芽、粉丝、白菜等馅料,油炸后酥脆鲜香。
4. 食八宝饭:江浙一带有大寒吃八宝饭的习俗,八宝饭以糯米、糖为主要材料,加入桃仁、红枣、莲子等,既好看又好吃,是冬季暖身美食。
5. 踩岁:旧时大寒时节,人们会在街上购买芝麻秸,除夕夜撒在地上供孩童踩碎,谐音“踩岁”,寓意岁岁平安。
6. 迎年:大寒是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腊味年肴,准备年货,迎接春节的到来。
7. 尾牙祭:尾牙祭源自于拜土地公的习俗,农历十二月十六日举行,商家会设宴庆祝,并分发祭品给员工,寓意来年共谋发展。
8. 除尘:大寒时节,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寓意辞旧迎新,扫除晦气。
9. 糊窗:在黄河流域,人们会在大寒时节用新纸裱糊窗户,贴上窗花,寓意换吉祥。
10. 贴年红:大寒期间,人们会贴春联、福字、窗花等红色喜庆元素,增添节日气氛,寄予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大寒节气时,常见的食物有以下几种:
1. 糯米饭和消寒糕:
糯米饭:糯米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作用,是御寒滋补的佳品。广东佛山及周边地区有大寒蒸煮糯米饭的习俗,通常会加入腊味、虾米、干鱿鱼等食材。
消寒糕:北京地区有大寒吃消寒糕的习俗,主要材料包括糯米、核桃仁、桂圆、红枣等,具有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的功效。
2. 鸡汤:
鸡汤:鸡汤是冬季的传统食物,具有滋补身体、御寒暖身的作用。南京地区习惯在冬季喝鸡汤,尤其是老母鸡汤,搭配枸杞、参须等药材炖煮,香味浓郁。
3. 八宝饭和八宝粥:
八宝饭:由糯米、莲子、桂圆、红枣等食材制成,香甜绵软,是宴客佳品。
八宝粥:食材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不同的配料,熬煮一锅热腾腾的八宝粥,既能暖身又能滋补身体。
4. 羊肉和鸡肉:
羊肉:羊肉性温热,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补肾壮阳、温中祛寒的功效,是大寒时节的滋补佳品。
鸡肉:鸡肉富含蛋白质,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和补充体力,鸡汤更是被称为“冬季第一汤”。
5. 冬瓜和白萝卜:
冬瓜:冬瓜性凉,具有清热利水、养胃生津的作用,适合在干燥的冬季食用。可以炒菜、炖汤或涮火锅。
白萝卜:白萝卜味辛、甘,性平,具有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等功效,生吃或熟吃都有不同的保健作用。
6. 腊八粥:
腊八粥:由多种食材熬制而成,营养丰富,具有驱寒暖胃的作用。北方地区从腊八节一直到大寒期间,腊八粥是不可或缺的主食。
大寒节气期间,各地的农事活动因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农事活动:
北方地区
1. 积肥、造肥:由于天气寒冷,土地被冰雪覆盖,北方地区基本上无法进行种植作物,因此农民主要进行积肥和造肥工作,以涵养土地,为明年的耕种做好准备。
2. 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冬季寒冷,牲畜容易受寒,农民会采取措施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工作,确保牲畜的健康和安全。
南方地区
1. 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南方地区气温相对较高,农民需要对小麦、油菜等冬季作物进行田间管理,包括冬季追施肥料,以促进作物生长。
2. 防寒防冻措施:尽管南方气温较高,但冬季仍需注意防寒防冻,农民会采取覆盖稻草、喷洒防冻剂等措施,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3. 水利工程: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和建设,以确保来年灌溉用水的供应。
广东岭南地区
1. 捉田鼠:大寒节气期间,作物已收割完毕,田鼠窝多显露出来,农民会利用这一时机集中消灭田鼠,减少来年田鼠对作物的危害。
四川省凉山州高山云雾农田
1. 高山云雾农田的管理:尽管气候寒冷,但农民仍需对高山云雾农田进行管理,确保作物安全过冬。
其他农事活动
1. 预测来年雨水及粮食丰歉:各地农民会根据大寒节气的气候变化预测来年的雨水情况和粮食收成,以便及早安排农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