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气候特点 处暑有什么农事活动

小编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夏季向秋季过渡。了解处暑的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时节,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向南撤退,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

气温下降是处暑的主要气候特点,标志着夏季高温天气即将结束。农民需要根据气温变化调整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做好秋季作物的种植和管理工作。

秋高气爽

处暑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结束,天气逐渐转凉,出现“秋高气爽”的景象。

秋高气爽的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但也需要注意防范“秋老虎”带来的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雷暴活动减少

进入9月,雷暴活动不及炎夏那般活跃,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雷暴活动的减少意味着夏季的强对流天气逐渐减少,但部分地区仍需防范局部强降雨和雷暴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水稻管理

处暑时节,一季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夏玉米、夏大豆等旱作物也进入开花结实生长阶段。需要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并进行适当的水肥管理。

处暑的气候特点 处暑有什么农事活动

水稻进入关键生长期,农民需加强田间管理,确保稻谷顺利生长和成熟,避免病虫害的影响。

蔬菜管理

秋季是蔬菜播种、育苗、栽植和田间管理的大忙季节。处暑前后,适合种植秋菠菜、大白菜、芥菜类蔬菜等,需注意防治病虫害。蔬菜管理进入关键时期,农民应抓紧时间播种和管理,确保蔬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果树管理

处暑时节,柑桔、杨梅、枇杷、桃、樱桃、葡萄等果树进入果实膨大及秋梢抽发期。农事活动以抗旱、抗台和施促果采果肥、防治病虫为中心,适时采摘,及时施采后肥、治虫保叶防二次开花。

果树管理需注重抗旱、抗台和病虫害防治,确保果实顺利膨大和成熟,提高产量和品质。

经济作物管理

棉花进入结铃吐絮期,需防治烂铃;玉米需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等病害;花生需排水防涝,及时采收。经济作物管理需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作物顺利生长和采收。

抢收抢晒

处暑之后,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陆续成熟,农民需要抢抓农时,及时收割和晾晒,确保粮食的安全存储。抢收抢晒是处暑时节的重要农事活动,农民应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农作物及时收获和晾晒,避免因天气原因导致损失。

防灾减灾

处暑时节也是台风多发的季节,农民需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预防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防灾减灾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农民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处暑标志着夏季向秋季过渡,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农民需要根据气候变化调整农业生产活动,特别是做好水稻、蔬菜、果树和经济作物的田间管理,及时收割和晾晒农作物,并注意防灾减灾,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8月22日至24日之间,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处暑的气候特点主要包括气温下降、秋高气爽、雷暴活动减少以及南方的“秋老虎”现象。

气温下降

处暑意味着炎热的酷暑结束,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北方地区气温下降明显,而南方地区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可能会有短暂的回热天气,俗称“秋老虎”。

秋高气爽

处暑期间,北方地区开始体验到秋高气爽的天气,而南方地区则可能继续受到高温的影响。

雷暴活动

与夏季相比,处暑时雷暴活动减少,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

南方“秋老虎”

处暑后,南方地区尤其是长江沿岸地区,可能会经历一段高温天气,这种现象被称为“秋老虎”。

处暑不仅标志着天气的转变,也影响着人们的农事活动和日常生活。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在这个时期,农事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农事活动:

处暑的农事活动

水稻管理:处暑时节,一季稻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夏玉米、夏大豆等旱作物也进入开花结实生长阶段。对于水稻,要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等病虫害,同时进行适当的水肥管理,确保稻谷的顺利生长和成熟。

蔬菜管理:秋季是蔬菜播种、育苗、栽植和田间管理的大忙季节。处暑前后,适合种植秋菠菜、大白菜、芥菜类蔬菜等。在管理上,要注意防治病虫害,确保蔬菜的正常生长。

果树管理:处暑时节,柑桔、杨梅、枇杷、桃、樱桃、葡萄等果树进入果实膨大及秋梢抽发期。农事活动以抗旱、抗台和施促果采果肥、防治病虫为中心,适时采摘,及时施采后肥、治虫保叶防二次开花。

经济作物管理:棉花已经结铃吐絮,要注意防治烂铃;玉米要注意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等病害;花生要注意排水防涝,及时采收。

抢收抢晒:处暑之后,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陆续成熟,农民需要抢抓农时,及时收割和晾晒,确保粮食的安全存储。

防灾减灾:处暑时节也是台风多发的季节,农民需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预防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处暑的传统活动

祭祖迎秋:处暑期间,民间有祭祖的传统,以新收获的谷物粮食和瓜果蔬菜祭供祖先,称为“秋尝”。

吃鸭子:处暑时节,民间有吃鸭子的习俗,认为此时鸭子肥美,营养丰富。

放河灯: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放河灯是为了悼念逝去的亲人,保佑在世的亲友安康。

开渔节: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会举行开渔节。

处暑不仅是一个气候上的转折点,也是农民忙碌于秋收和准备冬种的重要时期。

处暑时节,多种水果纷纷成熟,正是品尝美味的好时机。以下是一些在处暑时节成熟的水果:

葡萄:处暑时节,葡萄正大量上市,是应季的水果之一。葡萄甘甜多汁,能够很好的缓解秋燥。

梨:处暑后天气干燥,梨是润肺食物之一,每天吃一两个梨可有效缓解秋燥。

苹果:苹果性平、味甘,是健脾开胃的好水果,适合处暑时节食用。

桃子:桃子在处暑时节已经成熟,汁多味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哈密瓜:黄澄澄的哈密瓜在处暑时节也成熟了,香甜可口。

这些水果不仅美味,还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体质,应季食用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