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哪些财产属于共同所有

小编

婚姻不仅是情感的结合,也是经济生活的融合。当两个人决定共度一生时,财产关系的界定便成为维系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础。尤其在离婚率逐年攀升的当下,明确婚后共同财产的范畴,既能保障双方权益,也能减少纠纷。本文将从法律视角出发,系统解析我国《民法典》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标准、特殊情形处理以及财产分割原则,帮助读者构建清晰的婚姻财产认知框架。

一、法定共同财产范围

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下列财产属于共同所有:

1. 工资奖金: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年终奖等劳动报酬。例如,某程序员婚后的项目提成,即便单独存入个人账户,仍属共同财产。

2.生产经营收益:夫妻共同经营小吃店所得,或一方开店另一方协助的盈利,均需共享。

3.知识产权收益:作家婚后出版书籍的版税,发明人在婚姻期间获得的专利许可费。

4.继承赠与财产:关键点在于是否明确给一方。如父母赠房时未指定给子女个人,则属共同财产。

5.其他收益:包括理财利息、房屋租金等被动收入。若婚前房产在婚后出租,租金也属共同财产。

二、特殊财产认定

1. 婚前财产转化:婚前个人房产若婚后加名,则转化为共同财产。但婚前存款婚后用于家庭开支的部分可能被消耗。

2. 人身赔偿金:工伤赔偿、残疾补助等具有人身专属性的补偿,原则上归个人所有。

3. 婚前股权增值:需区分自然增值与主动经营。某股东婚前持有股票,婚后因市场行情上涨属个人财产;若主动操作导致增值,则部分可能被认定为共同。

4. 住房公积金:婚姻期间累积的缴存额属共同财产,离婚时可主张分割。

三、财产约定优先

法律充分尊重意思自治,《民法典》第1065条规定夫妻可通过书面协议:

? 约定婚前财产归共同所有

? 划分婚后所得为个人财产

? 确立特殊财产分配比例

例如,某律师夫妇签订协议,约定各自执业收入归个人所有,这种约定具有法律效力。但需注意,约定不得损害债权人权益,如为逃避债务而进行财产分割无效。

四、分割注意事项

离婚时财产分割需遵循以下原则:

1. 照顾无过错方:出轨、家暴等过错方可能少分财产。某案例中,丈夫因长期家暴被法院判决仅分得30%共同财产。

2. 保护女性权益:对全职太太,分割时应考虑家务劳动价值。2021年北京某判决首次将5年家务补偿定为12万元。

3. 子女利益优先:抚养子女一方可多分或获得房产居住权。

4. 隐匿财产处理:转移财产者可能被少分或不分。常见手段包括虚假债务、突然大额取现等,法院可调取银行流水查明。

五、跨境财产认定

涉及境外财产时,需注意:

? 海外房产一般适用所在地法律

? 国内法院可能对夫妻境内财产先行分割

婚后哪些财产属于共同所有

? 不同法系对婚前协议效力认定差异较大

如夫妻一方在美国购置房产,若当地法律认定为共同财产,则离婚时需按当地规则处理。

婚姻财产制度的设计本质是平衡个人权益与家庭共同体利益。建议新婚夫妇可共同开设家庭账户用于日常开支,同时保留个人财务空间。定期进行财产梳理,必要时咨询专业婚姻律师,既能预防纠纷,也是对未来生活的负责态度。记住,明晰的财产边界不是情感的隔阂,而是对婚姻长久稳定的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