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2025年三伏天的第一天,了解并准备一些必备的防暑药品对于应对高温天气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防暑药品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仁丹
仁丹主要成分包括薄荷冰、滑石等,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的功效,适用于因高温暴晒而引发的中暑症状,如头昏、头痛、恶心、胸闷等。仁丹适用于高温中暑,但其成分中含有朱砂,长期使用可能有毒性,需注意用量和适用人群。
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具有降暑解毒、化湿和中之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等情况,如头痛、身重、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藿香正气水适用于寒湿型中暑,但不适用于高温中暑(阳暑)。使用时应避免与头孢类抗生素同时服用,以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十滴水
十滴水主要用于治疗中暑引起的头晕、昏迷、高热等症状,具有健胃功效,适用于中暑后出现的相关症状。十滴水主要用于急性中暑,应在发病时服用,不能作为预防用药。其酒精成分较高,过敏体质和孕妇应慎用。
风油精
风油精主要用于外部涂抹,可以缓解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也可用于蚊虫叮咬等。注意孕妇、新生儿禁用,皮肤有损伤或溃疡者禁用。风油精适用于轻度中暑症状的外用,但应注意其成分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过敏体质应慎用。
补液盐
补液盐(电解质水)用于热射病患者大量流汗后,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来恢复体内平衡。补液盐对于严重脱水症状非常重要,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特别是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用药剂量和人群禁忌
仁丹和藿香正气水均需按说明书或医师指导使用,避免超量使用。仁丹含有朱砂,孕妇、小儿、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应慎用。藿香正气水含乙醇,开车司机和服用头孢类抗生素者应避免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
藿香正气水与头孢类抗生素同时服用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头昏、呕吐、心率加快等症状,应避免同时使用。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对于安全用药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和孕妇。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因不能耐受藿香正气水中的酒精,可改用散剂、丸剂、胶囊及汤药等不含酒精的剂型。孕妇和过敏体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特殊人群用药需特别注意,避免因药物不适导致健康问题。医师指导用药可以确保安全有效。
2025年三伏天即将开始,了解并准备一些必备的防暑药品,如仁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和补液盐,对于应对高温天气非常重要。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注意用药剂量、人群禁忌和药物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也是度过三伏天的关键。
2025年三伏天从2025年7月20日开始。
三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导致以下常见的健康问题:
1. 中暑:高温环境下,人体大量排汗,若水分摄入不足,容易导致中暑,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口渴、大量出汗等。严重者可能出现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2. 肠胃疾病:高温潮湿的环境适合细菌繁殖,食用冷饮和冷食容易导致食物中毒,诱发胃肠炎,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3. 皮肤病:湿热天气容易导致皮肤问题,如痱子、湿疹、皮炎等。皮肤在短时间内接受不同刺激,容易引发疹子和瘙痒。
4. 心脑血管疾病:高温天气会增加心脑血管负担,诱发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症状包括胸痛、头晕、乏力等。
5. 睡眠质量下降:闷热的环境使人难以入睡,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和免疫力。
除了防暑药,以下方法也可以帮助缓解三伏天的炎热:
1. 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里,无论运动量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如果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毫升),饮水应少量多次 。
2. 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盐分与矿物质的流失,运动饮料可以帮助人们在流汗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盐分和矿物质 。
3. 注意饮食及休息:饮食尽量清淡,少食高油高脂食物。但要注意,人在高温环境下需要摄取足够的热量,应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多吃水果蔬菜。保证充足的睡眠 。
4. 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在户外,应当尽量选择轻薄、宽松及浅色的衣服。如果一定要进行室外活动,要注意防晒、降温。可以佩戴宽帽檐的遮阳帽、太阳镜,并涂抹SPF≥15的防晒霜(UVA/UVB防护)。
5. 高温天气尽量避免外出:如果一定要在室外活动,最好避开正午时段,尽量将时间安排在早晨或者傍晚,并且尽量多在阴凉处活动或休息,避免太阳直晒 。
6. 不要将婴幼儿和儿童单独留在车里:在太阳照射下,即便在车窗留有缝隙,车内温度还是可以在泊车后10分钟内上升近7℃,此时留在车里有发生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特别是婴幼儿和儿童,若被独自留在停放的车辆中,发生中暑、甚至死亡的风险更大 。
7. 喝热茶:喝热茶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研究证实,饮用一杯热茶9分钟可使体温降低1℃~2℃,降温可维持15分钟以上。夏天喝热茶是简便易行的降暑良方 。
8. 艾灸:用艾灸的方法,选则阳穴灸之(先灸百会,再灸大椎),便达到以火泻热的效果。在施灸的过程中,会适量或大量的出汗,这样闷热之气会随汗液得以宣泄,而且积蓄一冬的邪气也得以散发,灸完之后,再喝一些温热的薄荷叶水,顿时人就会感觉到清爽无比,闷热之气一扫而光 。
9. 八段锦:八段锦老少咸宜,术式简单,不受年龄、天气和地点的限制,非常适合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们,每次练习只需二十分钟。有助于身体修复治疗顽疾 。
10. 泡脚: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 。
11. 刮痧防暑: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过的纱布,上下刮背脊两侧,或肋骨两侧或额头,出现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凉油刮。或服用藿香正气丸(水) 。
12. 食疗:吃伏叫鸡、喝姜茶、食用具有清热解暑、利湿排毒功效的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