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那么,白露以后是不是就冷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白露后的气温变化、气候特点以及穿衣建议来回答这个问题。
气温下降
白露节气后,气温会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秋天的感觉会更加明显。例如,2024年白露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低于22℃,进入气候学意义上的秋季。
昼夜温差大
白露节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昼夜温差增大。白天阳光依旧热烈,但夜晚的气温会明显下降,有时甚至会有丝丝凉意。例如,2024年白露期间,昼夜温差可达8—16℃。
局部高温
尽管白露节气后气温总体下降,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南方,可能会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出现“秋老虎”现象,气温再次回升。例如,2024年白露期间,重庆最高气温达到30.41℃,比“大暑”和“立秋”还高。
干燥
白露时节,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容易出现“秋燥”现象,如口干舌燥、皮肤干裂等。例如,2024年白露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较夏季明显减少,空气更加干燥。
降水减少
白露时节,降水量减少,秋高气爽,天气晴朗稳定。例如,2024年白露期间,西北地区降水减少,云淡风轻,气温不冷不热。
候鸟迁徙
白露时节,候鸟开始南飞避寒,如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集体朝南迁徙。例如,2024年白露期间,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标志着秋季的到来。
分层穿衣
白露时节,昼夜温差大,建议采用分层穿衣的方式,白天可以轻薄,晚上则可以增加保暖层。例如,内层穿透气、吸汗的衣物,中层穿保暖衣物,外层穿防风、防水的外套。
注意保暖
白露后,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气温较低,建议适时添衣加被,以防受凉。特别是腹部、足部和肩膀等关键部位需要特别注意保暖。
避免过度秋冻
白露时节,虽然气温下降,但过度秋冻对老弱者和身体虚寒的人群并不适宜。建议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合理调整穿衣和生活习惯,以保持身体舒适。
白露节气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北方地区尤为明显。尽管南方地区可能还会出现短暂的高温天气,但白露之后的气温会逐渐变得凉爽宜人。白露后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和降水减少,昼夜温差大。建议采用分层穿衣,注意保暖,避免过度秋冻,以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
白露节气,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不仅标志着天气的转凉,还伴随着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习俗。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也蕴含着对健康和丰收的祈愿。以下是白露节气中一些常见的习俗:
收清露:在白露节气,人们会在清晨收集露水,认为其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功效。这一习俗源于古人对露水的药用价值的认识,如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的“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饮白露茶:白露茶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茶味甘醇,深受老茶客喜爱。
吃番薯:在白露节气,吃番薯是一种常见的习俗。番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具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有“长寿食品”之誉。
啜米酒:在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祭禹王:在江苏太湖畔地区,人们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会举行祭禹王的香会。
吃龙眼:在福建福州地区,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传统习俗。民间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
十样白:在浙江温州等地,人们会在白露这天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是10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白露之后,天气逐渐转凉,养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添衣保暖:白露后昼夜温差大,尤其是早晚较凉,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特别是体质较弱者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注意保暖。
2. 早睡早起:顺应自然界的变化,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助于阳气的收敛和阴气的增长,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3. 饮食清润:秋季干燥,应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银耳、百合、蜂蜜等。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和生冷食物,以保护脾胃。
4. 适量运动:白露时节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方式,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出汗受凉。
5. 泡脚养肾:每天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时间约15-30分钟,有助于补养肾气,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按摩脚心和耳朵,增强养生效果。
6. 调节情志:秋季容易引发低沉情绪,应注意心理养生,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开阔心胸,调养肺气。
白露以后,天气逐渐转凉,空气变得干燥,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调养身体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适合在白露节气后食用的食物推荐:
1. 梨子:梨子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清肺润肺、生津止渴、润肠通便。适合白露节气后食用,可以生吃或炖煮。
2. 核桃:核桃是秋季的特色干果之一,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E和硒等营养成分,具有明目益智、滋阴润燥、润肺止咳等功效。
3. 百合: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能有效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可以将百合煮粥或炖汤食用。
4. 银耳:银耳能滋阴润肺、养胃生津。常食银耳可改善皮肤干燥、咳嗽少痰等情况。制作银耳羹或炖汤均可。
5. 山药:山药有益气、健脾胃、补肺止咳等功效,适合白露节气里食用。可以煮粥、炖汤或炒食。
6. 红薯:红薯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等,能提供饱腹感与能量,还可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7. 鸭肉:鸭肉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可缓解秋燥引起的身体不适。
8. 龙眼:龙眼在白露时节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医认为龙眼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
9. 红枣:红枣富含维生素C和铁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是秋季的代表性水果之一。
10. 菠菜:菠菜富含铁质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是白露节气的时令蔬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