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有什么含义?大暑节气是什么意思?

小编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最后一个阶段,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它代表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候特征为高温酷热、雷暴和台风频繁。以下将详细介绍大暑节气的含义、气候特征、传统习俗和意义。

高温极点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到来。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24日交节。

“暑”表示炎热,大暑即非常热,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时段。

农作物生长

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然人们可能会感到闷热难熬,但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使得农作物在这期间成长最快。

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

高温酷热

大暑时节,气温常常达到35度以上,甚至有时会出现40度的高温天气。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俗称的“三大火炉”也最旺。

雷暴和台风

大暑时节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常有大的雷雨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台风在大暑时节也较为频繁,带来强风和暴雨。

烧伏香

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大暑有什么含义?大暑节气是什么意思?

烧伏香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

喝伏茶

伏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古时候,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温州地区还保留着这个习俗。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至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

农作物生长

大暑时节阳光猛烈、高温潮湿多雨,虽然人们可能会感到闷热难熬,但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使得农作物在这期间成长最快。

“六月不热,五谷不结”的谚语,说明没有大暑的强光酷热,庄稼是不会有好收成的。

养生保健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人们易出现心烦意乱,急躁焦虑,无精打采,精神不集中等情形,要做好精神调养,保持心境清静,避免不良刺激。

大暑时节,起居调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防暑工作,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出门时避开烈日,同时要适当补充水分。

大暑节气代表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候特征为高温酷热、雷暴和台风频繁。这个时节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也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和养生保健。传统习俗如烧伏香、喝伏茶和晒伏姜等,都是应对极端炎热天气而形成的传统习惯。

大暑节气,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承载着丰富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炎热夏季的应对方式,也蕴含着对健康和丰收的祈愿。以下是一些大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饮伏茶: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在村口凉亭里免费供应伏茶给来往路人的习俗。

晒伏姜: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至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伏香: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吃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送“大暑船”:这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

喝暑羊:在山东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伏暑的羊汤汤质优美、营养丰富,具有健腺益气、温补肾阳的良好功效。

吃荔枝:在福建莆田,有在大暑这天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据说吃荔枝可以滋补身体,而吃羊肉可以驱除体内的寒气。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最后一个阶段,通常出现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高温酷热、雷暴频繁,有时还会有台风,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时段。以下是大暑节气养生的几个关键点:

饮食养生

宜清淡:选择清淡、富含水分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西瓜、苦瓜、黄瓜等,以帮助身体清热解暑。

忌油腻: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烧烤类食物,以免加重身体的燥热和湿热症状。

适量饮水:及时补水,适当饮用一些具有清热养阴作用的茶饮,如菊花茶、枸杞茶等。

起居养生

晚睡早起:顺应夏天自然气候,晚睡不应迟于23点,早起以养精蓄神。

勤换衣物:三伏天是皮肤病的高发季节,日常要勤洗、勤换贴身衣物,避免汗疹、荨麻疹等疾病的发生。

运动养生

适度运动: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避免在烈日下进行高强度运动。

避免大汗: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情志养生

调节情绪: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避免过度焦虑和激动。

穴位养生

清热解暑:点按或艾灸曲池穴,有助于疏散体内热邪,缓解因暑热引起的不适。

健脾祛湿:点按或艾灸阴陵泉穴,可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湿气,改善因湿热引起的各种不适。

大暑节气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农作物生长迅速,需要特别的关注和管理。以下是大暑节气常见的农事活动:

田间管理:大暑时节,农作物生长迅速,需水量大。农民们需要根据作物需水情况及时浇水,确保作物正常生长。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防旱排涝:大暑节气,温度很高,田间水分蒸发快,农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正常生长,所以需要及时进行灌溉。大暑节气也是洪涝比较严重的时候,要做好排涝工作。

施肥:大暑期间,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需要补充营养。此时可结合灌溉进行追肥,以促进作物生长。

病虫害防治:高温天气,病虫害总是爆发的高峰期,需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免出现造成农作物减产,损失收入。

果蔬管理:注意减少裂果、控梢疏果。夏季修剪在放秋梢前15-20天进行。对初始结果树夏梢25厘米-30厘米以上的进行摘心或短截。对衰老树适当短截,促进发新梢更新复壮树体。

果树修剪和疏果:大暑是修剪果树的好时机,修剪可以促进果树的生长和结果。疏果则可以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避免树龄过大和负重过重的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