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几月几号大暑 2025大暑时间

小编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高温期达到顶峰。了解2025年大暑的具体日期、气候特点、传统习俗及其现代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时节。

2025年大暑日期

2025年大暑的时间是2025年7月22日21:29:11,农历时间为六月廿八,星期二。

大暑每年在公历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开始。2025年的具体日期略有不同,但仍在这一范围内。

高温多雨

大暑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常常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受季风气候影响,华南西部地区雨水丰沛,雷暴常见。

今年几月几号大暑 2025大暑时间

高温多雨是大暑的主要气候特点,这种气候条件既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挑战,如防暑降温、防涝抗旱等。

饮食习俗

吃凉性食物:如广东的仙草、台湾的凤梨等,这些食物有清凉解暑的作用。

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的荔枝、羊肉和米糟,这些食物有助于驱除暑湿,增强体质。

其他习俗

晒伏姜:在山西、河南等地,人们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晾晒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缓解作用。

喝伏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等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送大暑船:在浙江沿海地区,人们将载有祭品的船只送至出海口烧掉,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饮食习俗的传承与创新: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会食用传统的消暑食物,如仙草、伏茶等,同时也会根据现代健康理念选择更多新鲜的水果、蔬菜和清淡的食物。

文化活动的延续与丰富:一些地方仍然保留着送“大暑船”等传统习俗,并将其与当地的文化旅游活动相结合,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和了解。

现代生活中的应对方法

防暑降温:现代人通过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来降低室内温度,同时也会选择去游泳、吃冰淇淋等方式来消暑降温。

健康养生:现代人更注重饮食的健康和营养,选择更多益气养阴、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莲藕、冬瓜、西瓜等。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高温期的到来。2025年大暑的具体日期是7月22日21:29:11。大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雷雨天气频繁,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也是旱、涝、风灾等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时期。传统习俗如吃凉性食物、晒伏姜、喝伏茶等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得到传承和发展,同时现代人也通过多种方式来应对高温和湿气带来的挑战。了解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大暑时节的高温天气和生活挑战。

大暑是根据公历来确定的,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具体日期每年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太阳到达黄经120°的时间。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的开始。与农历不同,公历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历法,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基础,因此大暑的日期在公历中相对固定。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在这个时候,各地都有许多独特的传统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

饮伏茶

伏茶是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这个习俗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通常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

晒伏姜

伏姜是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放在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烧伏香

烧伏香是古时人们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穴位,以治疗多种顽固疾病,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台州沿海地区的传统习俗,渔民会制作一艘“大暑船”,上面载满祭品,进行祈福仪式后将其送入大海,寓意送走暑热,保佑平安。

吃仙草

广东许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具有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

吃凤梨

台湾地区有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凤梨的闽南语发音与“旺来”相同,象征着平安吉祥、生意兴隆。

吃荔枝

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的习俗,认为大暑这天吃荔枝可以滋补身体。

吃米糟

福建莆田人还有吃米糟的习俗,米糟是将米饭发酵后制成,大暑当天将其划成块状,加红糖煮食,据说可以“大补元气”。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中国有些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有以斗蟋蟀为乐的风俗。

大暑期间,气温高、湿度大,养生需注意以下几点:

饮食调理

1. 清热祛湿:

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药、茯苓、冬瓜、绿豆、薏仁等,有助于祛湿健脾。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的食物,以免加重湿热。

2. 益气养阴:

由于出汗多,容易耗气伤阴,应常吃益气养阴的食物,如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等。

蛋白质摄入要充足,每日应在100-120克为宜,可选择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

3. 药食同粥:

多喝粥,如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等,这些粥品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

生活习惯

1. 防暑降温:

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

室内保持通风,适当使用空调和风扇,但温度不宜过低,以免引发“阴暑”。

2. 适量运动:

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尽量选择在早上10点之前或傍晚5点以后进行,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

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3. 保证充足睡眠:

夏季应顺应自然界的作息规律,晚睡早起,并适当午休,以保持精力充沛。

4. 调节情绪:

高温天气容易导致情绪烦躁,应注意自我调节,保持心情平和,避免“情绪中暑”。

健康监测与预防疾病

1. 预防中暑:

一旦出现中暑先兆,如头晕、恶心、乏力等,应立即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并补充淡盐开水或绿豆汤等。

2. 冬病夏治:

大暑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风湿等阳虚症,可以通过艾灸、敷贴等方法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