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标志着夏季进入最炎热的时期。了解大暑的来历、气候特点以及习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时节的特点和民间文化。
太阳黄经与节气划分
大暑是太阳到达黄经120°时的节气,标志着夏季进入最炎热的时期。
大暑与“小暑”相对,表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古代农民对季节变化的观察
古代农民通过观察太阳的运行轨迹,划分出不同的节气,以便更好地掌握农事和生活。
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节气的历史记载
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节气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高温酷热
大暑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通常达到一年中最高点。
极端高温天气频繁出现,部分地区甚至会出现40度的高温。
雷暴和台风频繁
大暑时节,雷暴和台风频繁,降水量显著增加。
雨热同期,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
湿度大
大暑时节,湿度大,空气湿热,常常出现“上蒸下煮”的现象。
这种湿热交蒸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也增加了人们的生活难度。
饮食习俗
饮伏茶:三伏天喝的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具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晒伏姜:将生姜切片或榨汁后与红糖搅拌,晾晒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
吃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具有消暑解毒的功效。
民间活动
送大暑船:浙江台州沿海地区的民间传统,将“五圣”送出海,祈求平安吉祥。
斗蟋蟀:大暑时节,乡村田野蟋蟀最多,一些地区有斗蟋蟀的习俗。
养生提示
精神调养:保持心境清静,避免不良刺激,凡事以平常心对待。
起居调养: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适当补充水分,体质寒的人应以热饮为主。
运动调养: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锻炼,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适当饮用温开水。
大暑作为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其气候特点包括高温酷热、雷暴和台风频繁,湿度大。大暑时节有许多民间习俗,如饮伏茶、晒伏姜、吃仙草等,这些习俗不仅具有消暑的作用,还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生活美好的追求。通过了解大暑的来历、气候特点和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享受这一时节。
大暑节气常见的农事活动包括:
1. 早稻收获及晚稻插秧:大暑期间正值双抢时节,农民们需要抓紧时间收获早稻,并适时进行晚稻的插秧,以确保农作物生长的连续性。
2. 防旱排涝:由于大暑时节气温高,田间水分蒸发快,农民需要及时进行灌溉,以防干旱影响作物生长。也要注意排涝,避免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3. 病虫害防治:高温天气是病虫害的高发期,农民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保护农作物免受损害。
4. 果蔬管理:包括修剪果树、疏果、减少裂果等措施,以确保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5. 施肥撒粪:在收获了春播的农作物后,农民会进行施肥和撒粪,为接下来的农作物播种做好准备。
6. 采摘和销售农产品:随着夏季的到来,各种夏季水果和蔬菜开始成熟,农民会采摘这些农产品并进行销售,以满足市场需求。
大暑时节,天气酷热,人体容易出汗过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因此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建议多喝水、果汁或绿豆汤等富含水分和矿物质的饮料,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在饮食方面,大暑时节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苦瓜、冬瓜、西瓜等,有助于消暑降温。
大暑时节适合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避免在烈日下进行剧烈运动,以防中暑。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但避免饮用过冷的饮料,以免损伤脾胃。
在精神调养方面,大暑时节容易使人感到烦躁不安,因此要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大暑时节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太阳帽等。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中,以防患上“空调病”。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描写大暑节气的:
《大暑》 - 宋代 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这首诗描绘了大暑时节的酷热和诗人寻求宁静的心境。
《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 - 唐代 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菰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绛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大暑时节的景象,展现了夏夜的独特生机与宁静。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 宋代 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这首诗通过写大暑之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酷暑的深切感受和对清凉的渴望。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 宋代 黄庭坚
“蕲竹能吟水底龙,玉人应在月明中。何时为洗秋空热,散作霜天落叶风。” 这首诗通过描绘水阁听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销夏》 - 唐代 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白居易在酷暑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智慧。
《大暑》 - 宋代 孔平仲
“泽国已炎暑,夏天仍永朝。炙床炉焰炽,薰野水波摇。飞鸟不敢度,鸣蝉应自焦。可怜花叶好,憔悴苦霜凋。”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盛夏酷暑的炎热景象和诗人对美好事物在高温下凋谢的同情。
《大暑戏赠希古》 - 宋代 张耒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土润何妨那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 这首诗描写了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
《夏夜叹》 - 唐代 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这首诗描写了夏夜酷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清凉的渴望和对夏夜美景的欣赏。
《登殊亭作》 - 唐代 元结
“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主人既多闲,有酒共我倾。坐中不相异,岂恨醉与醒。” 这首诗通过登亭远眺,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夏日中一丝清凉的欣喜。
《安静堂书事》 - 宋代 蔡襄
“勿学异世人,过常不可深。勿学慢世人,侧身随浮沈。白日当中天,难破是非心。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烈士无恋嫪,至理须推寻。” 这首诗强调了在酷暑中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提倡通过清泉流过高山来比喻追求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