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由来介绍,除夕有哪些别称?

小编

除夕夜是中国农历年最后一天的夜晚,标志着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意义。以下将详细介绍除夕夜的由来、别称及其习俗。

传说与历史背景

“年”怪兽的传说:除夕的由来与怪兽“年”的传说密切相关。据说“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每到年末就会上岸破坏农作物和攻击人畜。人们发现红色可以驱赶“年”,于是开始在门上贴红色对联,点燃爆竹来驱赶“年”。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

古代祭祀活动:除夕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逐除”活动。古人认为每年的最后一天是邪魔鬼怪出来作祟的日子,为了驱赶这些邪祟,人们会在家中进行大扫除,燃起篝火,以驱散黑暗和寒冷。

历史演变

时间定义的变化:除夕的具体日期在历史上有所变化。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文献是西晋周处的《风土记》。汉代以后,除夕逐渐与春节合并,成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文化意义:除夕不仅是辞旧迎新的时刻,更是家庭团聚、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燃放鞭炮、贴春联、拜年等,以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幸福。

常见别称

大年夜:除夕又称为大年夜,是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标志着旧岁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除夜:除夕的夜晚也称为除夜,意为“去除旧岁,迎接新年”。

岁除:除夕这一天被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

其他别称

大晦日:在农历十二月三十日,也称为大晦日,表示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小年夜:除夕前一天被称为小年夜,是除夕的准备工作。

传统习俗

除夕夜的由来介绍,除夕有哪些别称?

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这顿饭富含各种象征性的食物,如饺子、年糕、鱼等,意味着吉祥、团圆和丰收。

守岁:除夕夜还有守岁的习俗,家人团聚在一起,通宵达旦地聊天、玩游戏或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以此驱除旧年的不幸,并迎接新年的到来。

贴春联:春联是除夕夜常见的习俗,人们会在门楣上贴上红色的春联,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喜庆和欢乐。

放烟花爆竹:除夕夜放烟花爆竹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习俗之一,象征着驱赶旧年的晦气和灾厄,迎来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现代变化

数字化庆祝:随着科技的发展,除夕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演变。现代科技和社会的变迁使得人们在保持传统习俗的也融入了新的元素,如电视春节联欢晚会成为许多家庭除夕夜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互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祝福和交流,让除夕的意义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除夕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更是家庭团聚、祭祀祖先的重要日子。通过了解除夕的由来、别称和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

除夕夜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标志着旧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以下是除夕夜的传统习俗:

1. 贴春联:家家户户会在门上贴上红色的春联,寓意着迎接新年的到来和祈求吉祥如意。

2. 放鞭炮和烟花:人们会点燃鞭炮和烟花,驱邪避祟,迎接新年的到来,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3. 守岁:除夕夜,家人会通宵不眠,围坐在一起聊天、玩游戏或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以此驱除旧年的不幸,并迎接新年的到来。

4. 吃年夜饭:除夕夜的年夜饭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桌上通常会有丰盛的菜肴,寓意着吉祥如意和团圆美满。

5. 祭祖:许多地方的人们会在除夕夜进行祭祖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

6. 穿新衣:除夕和春节期间,人们通常会穿上新衣服,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7. 压岁钱:长辈会在除夕夜给晚辈发放压岁钱,寓意着祝福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和幸福。

除夕夜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许多家庭都会遵循一些禁忌,以确保来年的好运和幸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除夕夜禁忌:

语言和行为禁忌

忌说不吉利话:避免说一些带有凶兆的话语,如“破财”、“丧气”等,以免给新年带来负面的气氛。人们希望通过积极、正面的言辞迎接新的一年。

忌打碎器物:如果这一天打破碗碟杯盘,被认为会带来“破运”。如果不小心打碎了器物,长辈会用红纸包起来并念叨“岁岁平安”等吉祥语来补救。

日常生活禁忌

不汲水:在除夕夜,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黄昏前“封井”,给水井加上木盖,供奉糕点后焚香拜祭,三日后方可开盖复用。

忌倒污水、倒垃圾:随意乱倒污水、垃圾,乱丢杂物,可能会溅洒到神灵身上,带来不祥。

饮食禁忌

吃鱼不能吃完:在年夜饭中,鱼是必不可少的菜肴,象征着“年年有余”。但吃鱼时不能吃完,要留下一部分,寓意来年有余。

其他禁忌

不扫房子:在除夕夜扫房被认为会扫走家里的好运,因此最好在这一天避免打扫家中。

不剪发:剪发在汉字中谐音“剪”,与“年”谐音,因此被认为剪发会剪去亲戚朋友的寿命,为避免这种霉运,人们避免在除夕夜剪发。

除夕夜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夜,各地都有独特的美食习俗。以下是一些地方特色美食的介绍:

1. 江苏:在江苏南京,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是什锦菜,也称为十景菜或十样菜,由黄豆芽、芹菜、胡萝卜丝、香菇等十种蔬菜炒制而成,寓意“十全十美”。香肚也是南京人年夜饭上的常客,旧时用猪膀胱灌入肉馅制作而成,形状像红苹果,香嫩可口。

2. 安徽:在安徽,年夜饭桌上常见的是炸糯米圆子和蛋饺。糯米圆子象征着团团圆圆,而蛋饺则寓意着结交好运。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炸制这些美食,作为年夜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山西:山西的年夜饭以过油肉和油炸糕为代表。过油肉是山西的“省菜”,制作时将里脊肉片在热油中滚几滚,搭配蒜苔、木耳等食材翻炒,味道香浓可口。油炸糕则象征着步步高升,是用黍子面做成的,外酥里嫩,香甜软绵。

4. 福建:在福建,生烫血蚶是年夜饭的“标配”菜。血蚶外壳像钱币,过年吃血蚶有招财进宝的寓意。润饼(春卷)也是福建人喜爱的美食,用薄面皮包裹各种馅料,卷好后食用,味道甜润爽口。

5. 广东:广东人的年夜饭少不了白切鸡和发菜猪手。白切鸡象征着大吉大利,制作时选用阉鸡,皮爽肉滑。发菜猪手则寓意着发财就手,猪手焯水后翻炒,加入发菜焖煮,味道软糯鲜香。

6. 东北:东北的年夜饭桌上,猪皮冻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猪皮冻是下酒凉菜,制作时将猪肉皮煮熟后冻成晶莹剔透的块状,蘸上酱油或蒜泥食用。饺子则是东北人表达对未来美好期盼的方式,通常在除夕夜包好,待到新年钟声敲响时下锅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