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最完整的府城级古城 商丘古城

小编

商丘古城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以下将详细介绍商丘古城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遗产及其现代发展。

远古至周朝时期

商丘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燧人氏取火的地方,也是商朝的发源地之一。

商丘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如商朝、周朝宋国、汉朝梁国等,因此有着“三商之源”的美誉。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的商丘古城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历时八年,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基本竣工,形成了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的独特格局。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商丘古城被赐名“归德府”,成为明清时期的重要城市。

近现代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11年,商丘古城进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城墙与城门

商丘古城的城墙高6.67米,宽5米,周长约10公里,采用夯土技术和砖石结构,具有很高的防御功能。

城门为拱券式建筑,南门为拱阳门,北门为拱辰门,东西门分别为宾阳门和垤泽门,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

城市布局

商丘古城内城地势呈龟背状,中间高,四周低,略向南倾斜,形成“城摞城”的奇观。

城内街道如棋盘,93条街道将全城分割成多个小块,布局规整。

著名景点

应天书院: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培养了范仲淹等历史名人。

张巡祠:为纪念安史之乱中为保卫睢阳而殉难的英雄张巡所建。

陈家大院:明清时期的官宅建筑,体现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和社会规范。

火神台: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观星台,具有重要的天文研究价值。

文化活动

阏伯台庙会:又称火神台庙会,是商丘最为古老和盛大的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举行。

商丘剪纸:商丘刺绣的起源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图案闻名。

保护与修复

商丘古城保护条例于2016年通过,2024年进行了最新修正,旨在有效保护古城的历史风貌。

近年来,商丘古城加强了保护性修复和利用,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

旅游与经济

2023年春节,商丘古城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87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商丘古城通过优化商业业态和提升基础设施,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保存最完整的府城级古城 商丘古城

商丘古城以其深厚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古城之一。通过不断的保护与修复,商丘古城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是一座拥有4000余年建城史和1500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下是商丘古城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历史背景

远古时期:商丘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燧人氏取火的地方,也是商朝的发源地。甲骨文中有“商”、“丘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地名,都是指的商丘这个地方。

商朝时期:商丘是商朝的发源地,商汤灭夏后,商朝的都城曾设在商丘。

周朝时期:周朝时期,宋国定都商丘,商丘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秦汉时期:秦朝时,商丘古城成为砀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代时,梁孝王刘武在商丘建都,梁园文化成为当时的一大特色。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商丘因大运河的通航而繁荣,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商业大都市。

明清时期:明朝弘治年间,黄河水患致使归德府城被湮没,后于明正德六年重建,形成了现在的商丘古城。

发展历程

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在老城北重建新城,历时八年,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基本竣工。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城墙外约500米的圆周上筑起新的城郭,形成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的独特格局。

1986年:商丘古城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2019年:商丘古城被建设成为世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向世人开放。

商丘古城的保护和重建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

1. 规划引领

制定保护规划:商丘市制定了《商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保护目标、原则和具体措施。规划强调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确保古城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规划公示与征求意见:通过公示和征求意见,确保规划的透明度和科学性,广泛吸纳各方意见,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保护与修复

保护性整理:对归德府古城实施保护性整理,保持原有古城肌理,恢复外圆内方城郭格局。包括拆除占压城墙、城湖、城郭的各类建筑物、堆积物,恢复城墙、城湖和城郭历史原貌。

历史建筑修缮:对归德府古城内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保持其历史风貌。修缮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确保建筑风格、体量、色调与明清时期一致。

3. 管理与运营

建立管理体制:商丘市成立了专门的古城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古城的日常管理和保护工作。通过明确运营主体,保障资产收益,促进古城保护和优质资产活化利用。

智慧化管理:推进古城智慧化管理系统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通过安装监控设备、智能传感器等,实现对古城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4. 文化传承与展示

文化活动: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民俗展示等,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通过这些活动,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商丘古城的历史文化魅力。

宣传推广:利用社交媒体和热门文旅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提高商丘古城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与热门综艺节目或影视机构合作,嵌入商丘元素,扩大宣传效果。

5. 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古城内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排水系统等,确保游客的安全和舒适。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环境整治:加强古城的环境整治,保持古城内的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通过清理垃圾、修剪树木等措施,提升古城的整体环境质量。

6. 法律法规

制定保护条例:商丘市制定了《商丘古城保护条例》,为古城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法律依据。条例明确了保护范围、保护原则和具体措施,确保古城保护有法可依。

通过以上措施,商丘古城的保护和重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古城的历史风貌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参观体验。

商丘古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亮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城摞城”奇观:商丘古城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于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古城下叠压着周、宋、汉、唐、宋、明等6座都城,展示了商丘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 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与护城河:商丘古城墙由青砖砌成,高大坚固,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呈巨大的古钱币造型。护城河碧波荡漾,环绕全城,增强了古城的防御功能,也增添了水韵之美。

3. 丰富的历史文化景点:城内有多处必游景点,如应天书院、侯方域故居、归德府文庙、八关斋、陈家大院、穆氏四合院和张巡寺等,这些景点展示了商丘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4. 美食文化:商丘古城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游客,如商丘烧饼、商丘糟鱼、垛子羊肉等,这些美食不仅美味,还承载着古城的历史记忆。

5. 文化体验活动:商丘古城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春节舞龙舞狮、元宵节烟花表演、打铁花等,这些活动让游客在游览古城的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