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二十四山阴阳属性

小编

风水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其中“二十四山”是风水堪舆的核心概念之一。二十四山将罗盘上的360度划分为24个方位,每个方位对应15度,用以精确判断山水形势与气场流动。而阴阳属性的划分,则是风水判断吉凶的重要依据。阴阳平衡是风水的根本原则,山为阳,水为阴,而二十四山中的阴阳属性则进一步细化了这一原则,用以指导建筑选址、墓葬布局等。本文将详细解析二十四山的阴阳属性,以助读者深入理解风水之奥义。

子、午、卯、酉为四正方位,分别对应正北、正南、正东、正西。在风水学中,这四个方位被视为纯阳之位。子属水,位居正北,象征寒冷与静止;午属火,位居正南,象征炎热与活跃;卯属木,位居正东,象征生长与升发;酉属金,位居正西,象征收敛与肃杀。尽管四正方位五行各异,但在阴阳属性上均属纯阳,因其方位端正,气场纯粹,故在风水布局中需特别注意阴阳调和,避免阳气过盛或过衰。

风水二十四山阴阳属性

乾坤艮巽为四维方位,分别对应西北、西南、东北、东南。这四个方位在风水学中同样被视为纯阳之位。乾属金,位居西北,象征天与刚健;坤属土,位居西南,象征地与柔顺;艮属土,位居东北,象征山与静止;巽属木,位居东南,象征风与渗透。四维方位虽五行不同,但因其方位特殊,气场流动较为复杂,故在风水判断中需结合具体形势,不可单纯以阴阳论断。

寅、申、巳、亥为四生方位,分别对应东北偏东、西南偏西、东南偏南、西北偏北。这四个方位在风水学中被视为阴阳交替之地,寅属木,位居东北偏东,阳气渐生;申属金,位居西南偏西,阴气渐盛;巳属火,位居东南偏南,阳气旺盛;亥属水,位居西北偏北,阴气深沉。四生方位的阴阳属性较为复杂,需结合具体风水格局判断,不可一概而论。

辰、戌、丑、未为四墓方位,分别对应东南偏东、西北偏西、东北偏北、西南偏南。这四个方位在风水学中被视为阴阳之气归藏之地,辰属土,位居东南偏东,阳气渐收;戌属土,位居西北偏西,阴气渐聚;丑属土,位居东北偏北,阴阳混杂;未属土,位居西南偏南,阴气渐退。四墓方位的阴阳属性较为模糊,需结合龙脉走向与水势判断,方能准确把握吉凶。

甲、庚、丙、壬为四阳干方位,分别对应东北偏东、西北偏西、正南偏东、正北偏西。这四个方位在风水学中被视为纯阳之位,甲属木,位居东北偏东,阳气初生;庚属金,位居西北偏西,阴气渐退;丙属火,位居正南偏东,阳气旺盛;壬属水,位居正北偏西,阴气初生。四阳方位在风水布局中需注意阳气过盛的问题,避免燥热之气过重。

乙、辛、丁、癸为四阴干方位,分别对应东南偏南、西南偏南、正北偏东、正南偏西。这四个方位在风水学中被视为纯阴之位,乙属木,位居东南偏南,阴气渐生;辛属金,位居西南偏南,阳气渐退;丁属火,位居正北偏东,阴气旺盛;癸属水,位居正南偏西,阳气初生。四阴方位在风水布局中需注意阴气过重的问题,避免寒湿之气积聚。

二十四山的阴阳属性虽各有不同,但风水学的核心在于阴阳调和。无论是纯阳还是纯阴之位,皆需结合具体形势判断,不可偏执一端。唯有阴阳平衡,方能气场顺畅,福泽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