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送亲的人一般是哪些人 女儿出嫁谁送亲最好

小编

结婚送亲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重要环节,涉及众多讲究和礼仪。了解谁最适合送亲,以及送亲的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新人更好地筹备婚礼,确保婚礼顺利进行。

男性长辈

舅父、叔伯、表兄弟、堂兄弟:这些男性长辈通常是最先考虑的送亲人选,代表着新娘家的权威和体面。他们不仅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口碑,还能在送亲过程中展现出家族的尊严与风度。

姑丈、姨丈:在一些地区,新娘的姑丈和姨丈也会加入送亲队伍,特别是在新娘没有直系长辈的情况下。

男性平辈

亲兄弟、表兄弟、堂兄弟:如果新娘有亲兄弟或表兄弟、堂兄弟,这些亲近的男性平辈也会代表娘家送亲,体现对新娘的重视。

伴娘团:现代婚礼中,伴娘也是送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新娘的闺蜜担任,帮助新娘分担婚礼当天的事务,活跃气氛。

女性亲友

新娘的朋友:新娘可以请自己较好的朋友、闺蜜(伴娘)来送嫁,增加婚礼的温馨氛围。

姐妹团:在一些地区,新娘的姐妹也会加入送亲队伍,但需要注意避免“姐送妹,穷一辈子”的说法。

人数安排

单去双回:送亲的人数一般为单数,以便在加上新娘后形成双数返回,寓意“好事成双”,新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

具体人数:送亲人数一般在5至15人之间,具体取决于男方接亲的人数。例如,如果男方接亲5人,女方送亲可以是5人或7人,以凑成10或12人的整数。

送亲路线

送亲路线应选择一帆风顺、避免回头路,因为回头路象征着反悔,对新人来说是不吉利的。

离娘肉

送亲时,需带上离娘肉,通常由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组成,用红色纸包好,并搭配两瓶红葡萄酒和一根芹菜,寓意新娘离开娘亲,开始新的生活。

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的送亲习俗通常较为庄重和正式,送亲人员包括新郎的直系长辈或家族中有威望的人士,送亲人数一般为单数,回门时新娘和新郎一起回家。

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的婚礼习俗包括“娶新娘”的传统,送亲人员一般由新娘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担任,送亲人数也遵循“单去双回”的原则。

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的送亲习俗包括蒙头礼和龙凤面具等,送亲人员同样包括新娘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强调礼仪和喜庆。

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的送亲习俗包括僚骨婚礼和抢亲等,送亲人员也主要由新娘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担任,注重仪式和祝福。

西北地区

结婚送亲的人一般是哪些人 女儿出嫁谁送亲最好

西北地区的送亲习俗包括骑马迎亲和挖新娘脚等,送亲人员同样包括新娘的舅父、叔伯或表兄弟、堂兄弟,强调吉祥和幸福。

结婚送亲是一个充满传统与寓意的环节,选择合适的送亲人员并遵循相关习俗,可以为新人带来美好的祝愿。无论是男性长辈、平辈还是女性亲友,只要符合当地的习俗和礼仪,都能成为合适的送亲人选。

结婚送亲的习俗在中国各地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也蕴含了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以下是一些主要地区的送亲习俗:

陕西关中

搭红:新娘上轿或上车前,由婆家一位有福气的女性长辈将一块红绸布搭在新娘头上,寓意传递福气给新人。

江苏苏州

三书六礼:除了传统的六礼外,还重视“三书”(聘书、礼书、迎亲书)的交换,仪式感极强。

走三桥:婚后三天,新人要手牵手走过三座桥,祈求婚姻幸福美满,一生平安。

福建闽南

上头:婚礼前夜,由家中长辈为新人梳头,一边梳一边说吉祥话,象征着从孩童迈向成人的转变,同时带来好运。

贵州苗族

踩堂歌和跳芦笙:全村寨的人都会参与庆祝,通过歌舞表达对新人的祝福。

内蒙古

献哈达:新人向双方父母及尊长敬献哈达,表达尊敬与感激之情。

马背上的婚礼:象征着自由与豪迈。

西藏

拴线仪式:由高僧或长辈将五彩丝线绑在新人的手腕上,寓意吉祥如意,幸福长久。

新疆维吾尔族

麦西热甫:举行盛大的宴会舞会,人们载歌载舞,庆祝新人结合,场面热闹非凡。

广西壮族

拦门酒: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前时,新郎方的亲友会设置障碍,要求新娘对歌、猜谜或者喝酒,增添婚礼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安徽徽州

抬阁:婚礼当日,由壮汉抬着装饰华丽的阁楼游街,阁楼上坐着装扮一新的新娘,巡游展示,彰显家族的荣耀与气势。

湖北土家族

哭嫁歌:新娘在出嫁前数日就开始唱哭嫁歌,内容涉及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告别少女时代、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等,情感真挚,旋律优美。

江西

接茶:新娘进门后,先向公婆敬茶。

女儿出嫁时,送亲的亲属选择通常遵循传统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送亲人员及其相关讲究:

送亲人员

男性长辈:通常由新娘的舅父、叔伯、表兄弟或堂兄弟担任。这些长辈代表着新娘家的权威和体面,需要在婚礼上展现出稳重和威严的气质。

未婚女性亲友:在一些地区,新娘的好闺蜜或表姐表妹等未婚女性也会参与送亲,陪伴新娘到婆家。

送亲讲究

送亲人数:送亲的人数通常为单数,遵循“单去双回”的传统,寓意新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人数一般在5到15人之间,具体根据男方接亲队伍的人数来调整。

送亲路线:送亲路线应避免回头路,象征着新人人生之路一帆风顺。

携带物品:送亲时需携带“离娘肉”,即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象征新娘离开父母开始新生活。

禁忌:孕妇、姑嫂姨妈、生肖相冲的人以及离异或丧偶的寡妇通常不宜参与送亲。

送亲队伍的组成和传统礼仪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送亲队伍的组成

1. 主要人员:

新娘的直系亲属:通常包括新娘的兄妹、父母或其他亲密的直系亲属。在一些地区,新娘的舅舅、叔伯或表兄弟也会参与送亲。

伴娘和姐妹团:新娘的闺蜜或好友通常会作为伴娘,帮助新娘准备和陪伴她到新郎家。

其他亲友:新娘的其他亲友,如同学、同事等,也可能参与送亲队伍。

2. 人数:

送亲队伍的人数通常为单数,以配合接亲队伍形成双数,象征“好事成双”。具体人数一般在5到15人之间,具体取决于男方的接亲队伍人数。

传统礼仪

1. 送亲路线:

送亲路线应选择顺畅无阻的道路,避免回头路,因为回头路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寓意着新人未来生活可能不顺利。

2. 礼品准备:

送亲队伍通常会准备一些礼物,以表达对新娘新婚的祝福。这些礼物可以是书籍、文具、糕点、糖果等。

送亲人员还需要准备一些小红包,如开门红包、拜堂红包等,以应对各种仪式环节。

3. 服饰要求:

送亲人员的服饰应尽量得体、整洁,以表示对新娘和新郎的尊重。女性一般选择裙子或套装,男性则选择西装或中山装,颜色以红色为主,寓意吉祥如意。

4. 特殊习俗:

在一些地区,新娘出嫁时不能自己走上婚车,而是需要由弟弟或哥哥抱上或背上婚车。

送亲队伍在途中可能会遇到男方家派人来迎接的仪式,称为“打尖”,女方客人可能会故意刁难男方代表,增加婚礼的趣味性。

在某些民族或地区,送亲队伍可能需要进行一些特定的仪式,如唱歌、祭祀等,以祈求新人的幸福和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