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过后降水如何,白露过后的农事怎样?

小编

白露节气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了解白露过后的降水情况和农事活动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降水分布

南方地区:在白露时节,南方地区尤其是四川盆地、黄淮南部、江汉、江淮、江南等地,往往会出现高温天气,有时甚至达到35-37摄氏度。

华西地区:华西地区在白露时节降水较多,特别是在甘肃东南部、四川盆地西部、陕西西南部等地,降水量较为显著。

北方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明显减少,天气干燥,但在西北和华北等地,降水过程较为频繁,以小到中雨为主。

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正面影响:适量的降水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能够缓解前期的干旱情况,促进作物成熟。

负面影响:过量的降水可能导致作物病虫害增加,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收成。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还可能导致作物发霉、出芽。

收割与晾晒

水稻:白露时节正是水稻成熟并即将收割的时候,农民会利用这个时间,组织起人力,开始收割水稻。

棉花:白露时节也是棉花采收的关键时期,农民需要抓紧进行采收,避免棉花因天气原因而受损。

播种与秋种

小麦:在北方地区,白露时节是小麦播种的最佳时机,农民会抓紧时间进行播种,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蔬菜:白露时节气温适宜,湿度适中,是许多蔬菜的最佳种植季节,农民会选择适合白露时节种植的蔬菜品种,如白菜、胡萝卜、大葱等。

白露过后降水如何,白露过后的农事怎样?

防病虫害与施肥

病虫害防治:白露时节,病虫害开始频繁活动,农民需要加强对作物的检查,及时采取措施防治病虫害。

施肥:白露时节也是适合施肥的好时机,农民会在这个时候进行施肥,以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

白露过后的降水情况因地区而异,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北方地区相对干燥。适量的降水对农业生产有利,但过量的降水可能导致病虫害增加。白露过后的农事活动主要包括收割与晾晒、播种与秋种、防病虫害与施肥等。农民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状况,合理安排农事活动,以确保丰收。

白露节气的气候特点包括:

1. 气温下降:白露是热与凉的分水岭,标志着暑热的结束。进入白露节气后,气温开始明显下降,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人们常常会感受到“一场秋雨一场寒”的凉意。

2. 露水增多:随着气温的降低,空气中的水汽更容易凝结成露水。在白露节气,露水的出现频率和数量都明显增加,清晨时分,田野间、草地上、树叶上,到处都闪烁着晶莹剔透的露珠。

3. 秋雨绵绵:白露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与暖湿气流相遇后,容易形成降雨。此时的降雨通常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给人一种秋雨绵绵的感觉。

4. 昼夜温差大:白露节气后,昼夜温差逐渐拉大,白天中午气温虽较高,但早晨与夜间已有丝丝的凉意。从白露节气开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

5. 冷空气活动频繁: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导致气温下降速度加快。

白露过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空气比较干燥,而南方地区则进入秋雨季节,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可能会出现连绵阴雨天气,东南沿海及华南沿海甚至会出现大暴雨。

白露过后,农事活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防低温冷害:白露后气温下降,尤其是冷空气活跃,可能引发秋季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等。建议在低温来临前进行灌水保温,低温时晴天可日排夜灌浅水,阴雨天则灌厚水,保持田间适宜湿度。

2. 病虫害防治:随着气温变化,病虫害风险增加。要加强监测和防治,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重点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等害虫,以及霜霉病、炭疽病等病害。

3. 适时收获和播种:白露是收获和播种的关键时期。要及时收获成熟的秋收作物,如玉米、高粱、大豆等,避免因连续阴雨天气导致发霉、出芽等问题。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适时播种冬小麦、大葱、大蒜等作物。

4. 田间管理:加强田间杂草和落叶的清理,保持通风透光,防止积水影响作物生长。对果树进行修剪、施肥、浇水等管理,促进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5. 畜牧养殖管理:秋季天气凉爽,要做好畜禽的疫病防控,加强消毒隔离,防止高热症等传染病发生。做好越冬干草的贮存工作,保障畜禽安全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