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开始,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了解白露前后的农业知识,有助于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农作物顺利收获和储存。
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时节,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趋势愈发明显,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加大。气温下降和昼夜温差加大,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和养分的积累,但也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露水增多
白露时节,空气中的水汽在夜间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珠,附着在草木之上,形成露水。露水增多不仅有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还能提高土壤湿度,但过多的露水也可能导致作物根部腐烂。
日照减少
白露时节,日照时间减少,特别是在华南地区,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日照减少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农民需要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作物在光照充足时进行光合作用。
收割和晾晒
白露时节,许多农作物如水稻、玉米、大豆等进入成熟期,农民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收割和晾晒,防止作物霉变和出芽。及时收割和晾晒是确保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农民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安排收割时间。
播种和种植
白露时节也是秋播作物如小麦、油菜等的播种时期,合理的种植时间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壤温度,为来年丰收奠定基础。科学合理的播种时间能够提高作物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农民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病虫害防治
白露时节,气温下降,湿度增加,病虫害开始频繁活动。农民需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农民需要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确保作物健康生长。
收割和储存
白露时节,农民需要抓紧收割已经成熟的庄稼,如早稻、夏玉米等,并要及时晾晒、储存已收获的农作物,防止受潮受冻。及时收割和储存能够确保农作物的质量和安全,农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晾晒和储存方法。
播种和秋播
白露时节也是秋播作物如小麦、油菜等的播种时期,农民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科学合理的播种时间能够提高作物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农民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田间管理
白露时节,农民需要进行除草、施肥、浇水等田间管理工作,确保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田间管理是确保作物高产的重要因素,农民需要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天气变化,合理安排田间管理措施。
传统习俗
白露时节,各地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如饮白露茶、吃龙眼、祭禹王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敬畏,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和文化内涵。传统习俗是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这些习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农耕文化。
现代农业应用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如精准气象预报、抗寒品种选育、覆膜保温等手段,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使白露时节的农事活动更为科学高效。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农民需要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白露节气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农民需要根据白露时节的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农事活动,确保农作物顺利收获和储存。了解白露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农耕文化。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农民可以在白露时节取得更好的农业生产成果。
白露节气是秋季的重要节气,标志着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增大。以下是白露节气期间常见的农业活动:
1. 秋收:白露节气是秋收大忙季节,各种大秋作物已经成熟,开始进行收获。例如,华北地区的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开始收获;西南地区的水稻和谷子也进入收割期。
2. 选种留种:在收获的农民会进行选种留种,为下一季的种植做好准备。
3. 整地备耕:秋收后,农民会抓紧时间送粪、翻耕、平整土地,为种麦做好准备。
4. 田间管理: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薯等需要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
5. 采摘新棉: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准备棉花上市。
6. 防治病虫害:白露节气期间,农民需要对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例如使用代森锌、百菌清等药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的害虫和病害。
7. 收清露:中国民间有“收清露”的习俗,认为秋露具有滋补作用,可以收集露水用于饮用或药用。
8. 饮白露茶: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被称为白露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具有独特的风味。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标志着秋季的深入,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增大,露水增多。这些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 昼夜温差大:白露期间,昼夜温差逐渐加大。白天阳光充足,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使农作物能够积累更多的养分;夜晚气温下降,减少了农作物的呼吸消耗,有利于养分的储存和积累。这种温差的变化对粮食作物的籽粒饱满和千粒重增加非常有利。
2. 露水增多:白露节气后,每天早晚都能在农作物的叶子上看到晶莹剔透的露水。露水的出现说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粮食作物的籽粒会更加饱满。但过多的露水也会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增加病虫害的风险。
3. 降雨影响:白露节气期间,降雨情况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如果出现连续的阴雨天,不仅会延缓农作物成熟,还会耽误粮食收割和晾晒,导致粮食发霉、出芽的风险增加。农谚有“白露雨,整秋雨”的说法,指白露节气下雨预示着接下来雨水多,对农人来说是不利的。
4. 病虫害防治:白露时节也是病虫害高发的时期。气温变化使得一些害虫和病菌活跃起来,农民需要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使用生物防治或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
5. 农作物成熟和收获:白露时节,农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农民需要及时收割已经成熟的庄稼,如早稻、夏玉米等,同时抓紧时间播种晚秋作物,如油菜、小麦等,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白露时节,农民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防治:
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等。可使用除尽或抑太保加杀虫双或农地乐或京保尔(甲维盐)或杜邦安打或海正三令等药剂进行防治。
病害:主要有花菜黑腐病,小白菜、大白菜白斑病,可使用代森锌、百菌清或新万生进行防治;甘蓝黑腐病和大、小白菜软腐病可使用农用链霉素,或可杀得或猛克菌加清腐等药剂。
2. 茄果类等秧苗病害防治:
主要防治猝倒病,定期用托布津或百菌清轮换喷治。
3. 果树病虫害防治:
柑橘:重点防治红蜘蛛、黑刺粉虱、蚧类及炭疽病;早熟品种还需注意果实黑点病的防治。
杨梅:需剪除枯枝与自根部及主干上发生的无效萌蘖,摘除大蓑蛾护囊,并用速扑杀1500倍液,或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雾。
枇杷:重点防治第四代枇杷黄毛虫。
桃:需继续进行夏季修剪,做好刺蛾、军配虫、天牛等害虫的防治工作。
樱桃:重点防治刺蛾、蓑蛾、桃小叶蝉、军配虫等害虫。
葡萄:重点加强霜霉病等病害的防治。
梨:重点治虫保叶,施好根外追肥,重施采后越冬基肥,加强军配虫等为害叶片的病虫防治工作。
4. 大豆病虫害防治:
害虫:特别注意防治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等常见害虫。
病害:注意防治大豆灰斑病、霜霉病等病害。
5. 蔬菜瓜果病虫害防治:
害虫:如烟粉虱、蓟马、鳞翅目害虫(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红蜘蛛等。
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锈病、叶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和细菌性叶斑病等。
6. 花生病虫害防治:
病害:如锈病、褐斑病、白绢病等。锈病可在发病初期选择戊唑醇、己唑醇之类的三唑类药剂防治;褐斑病可结合其他叶斑病一起防治,选择三唑类复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白绢病可在花生下针期和结荚初期开始施药,采取腐霉利、异菌脲等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