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农村结婚风俗礼节 陕北结婚有哪些讲究

小编

陕北农村的结婚风俗礼节丰富多彩,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现代社会的便利。以下是对陕北农村结婚风俗礼节的详细介绍。

择亲

陕北农村在择亲时非常注重门风、光景、人品和八字。门风是指家族是否有狐臭史或其他不良嗜好,光景是指家庭的经济状况,人品则包括家庭成员的社会威信,八字则是通过生辰八字来看是否相克或犯月。

这些传统的择亲标准反映了陕北人对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的重视,尽管现代社会对这些标准有所放松,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提亲

提亲时,男方需通过媒人正式向女方提亲,女方同意后会接受男方的聘礼,表示同意结亲。提亲仪式是婚姻关系正式确立的重要环节,媒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现代社会中,尽管提亲的形式可能有所简化,但媒人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

订婚

订婚是确定婚姻关系的重要仪式,男方需携带烟酒、衣服、彩礼等前往女方家,双方家长商定彩礼和婚期。订婚仪式上,男方会给女方一定的彩礼,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对未来婚姻的承诺。现代社会中,彩礼的形式和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象征意义仍然存在。

彩礼

彩礼通常包括金银首饰、现金等,具体金额根据男方家庭条件而定,常见的吉祥数字有8千8、4万8、6万8、8万8等。彩礼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方的经济能力,同时也是一种传统习俗的延续。现代社会对彩礼的要求和接受度各有不同,但彩礼作为婚姻的一部分,其象征意义依然重要。

迎娶

迎娶当天,男方会组织迎亲队伍,通常由吹鼓手、迎人婆姨等人组成,带着新娘的嫁妆和礼物前往女方家。迎娶队伍的规模和形式反映了男方对新娘的重视程度。现代社会中,迎娶的方式可能更加现代化,但传统习俗如吹鼓手和迎人婆姨等仍然保留。

婚礼仪式

婚礼仪式上,新郎需揭去新娘的盖头,两人共同喝交杯酒,表示夫妻同心。交杯酒象征着夫妻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生活的开始。现代婚礼中,这一环节可能有所简化,但其象征意义仍然被保留。

洞房

洞房是新婚夫妇的卧室,通常会进行一些传统的仪式,如撒帐、踩四角等,寓意早生贵子。这些传统仪式反映了陕北人对生育的重视和对新婚夫妇的祝福。现代社会中,尽管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这些仪式的象征意义仍然被保留。

陕北农村结婚风俗礼节 陕北结婚有哪些讲究

回门

回门是新婚夫妇婚后首次回娘家,通常在婚礼后的第二天进行,表示对娘家的尊重和感谢。回门习俗体现了新婚夫妇对娘家的重视,同时也是一种社交活动,现代社会中,回门的形式可能有所简化,但其文化意义仍然存在。

陕北农村的结婚风俗礼节丰富多彩,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现代社会的便利。从择亲、提亲、订婚、彩礼,到迎娶、婚礼仪式、洞房和回门,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福。

陕北农村结婚需要准备的物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婚礼服饰:

新娘:婚纱、头纱、手套、礼服、婚鞋、内衣、睡衣、配饰(如头饰、项链等)。

新郎:西服、衬衫、领带、领结、皮带、皮鞋、袜子、袖扣、领巾等装饰。

伴郎伴娘:礼服、胸花、配饰。

2. 婚礼装饰:

婚房装饰:喜字、气球、拉花、红地毯、装饰纱、红酒贴、喜贴、签到本、席位卡等。

现场装饰:拱门、花柱、相片迎宾牌、烛台、点、冷烟火、全场大小蜡烛、泡泡机、烟雾机、追光灯、发光祝福树、祝福卡、背景装饰等。

3. 婚礼用品:

喜糖:红枣、花生、桂圆、莲子、瓜子、开心果等干果。

酒水:白酒、红酒、啤酒、、软饮料、酸奶等。

茶叶。

4. 婚礼仪式用品:

红包:大红包、中红包、小红包,用于不同的婚礼环节。

礼炮:鞭炮、,用于婚礼现场的喜庆氛围。

其他:喜联、喜字、礼单、喜碗、手捧花、胸花、戒指、改口茶杯、改口红包、门帘、红毛巾、红盆、祭祖用品等。

5. 婚礼流程相关:

接亲物品:四样礼(喜烟、喜酒、莲菜、肉)、红包、炮、香、红烛等。

迎亲队伍:车辆、摄像师、主持人等。

回门物品:新娘的回门服装、礼品等。

陕北结婚有许多独特的婚嫁用品,这些用品不仅体现了陕北地区的文化特色,还蕴含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婚嫁用品及其寓意:

1. 围儿女馍馍:这是陕北婚礼中常见的一种习俗,新娘在婚礼上会收到一对内包红枣、花生的大馍馍和12个小馍馍,象征着多子多福。

2. 鱼、兔、莲花、南瓜等图案的窗花:在婚礼现场,新房的大窗和小窗上会贴上这些图案的窗花,寓意着生命和繁衍。

3. 老南瓜:女儿出嫁时,会放一对老南瓜在轿子里或嫁妆箱中,象征着多子多福。

4. 红枣、花生、核桃:这些物品在婚礼中常用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象征着早生贵子、生活美满。

5. 上头仪式用品:包括红梳子、镜子、红色洗脸盆和红毛巾等,这些物品寓意着新人生活红火、顺遂。

6. 子孙桶:这是陕北婚礼中常见的嫁妆之一,象征着子孙满堂。

7. 莲子、红枣、桂圆、花生:这些物品通常摆放在婚床上,寓意着子孙延续、早生贵子。

陕北农村结婚仪式的流程如下:

1. 择亲:通过媒人了解对方家庭背景,包括门风、人品、生辰八字等,确保双方家庭条件相当。

2. 定亲:男方通过媒人向女方提亲,双方家长同意后,选吉日举行订亲仪式,男方需准备彩礼和订亲衣物。

3. 迎亲:婚礼当天,男方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队伍通常由七人组成,包括一名迎人妇女。到达女方家后,进行“表礼”仪式,女方准备嫁妆,新人换上嫁衣,蒙上盖头上轿。

4. 接亲:迎亲队伍返回男方家,途中若遇其他迎亲队伍,会有“抢路”习俗。到达男方家后,新人下车,新郎揭盖头,两人踩着红毡走向洞房。

5. 入洞房:新人进入洞房后,进行“撒帐”仪式,寓意幸福美满。新娘上炕,将席四角已压之物(如针线、核桃、红枣等)收存起来,谓之“踩四角”,后前炕。

6. 上头:由姐夫或姑夫主持,让新人背靠背坐于水桶上,边梳边唱祝福歌,然后将红枣、核桃从新人头部倒下,夫妻二人争抢捡入自己衣兜。

7. 闹洞房:亲友们在新房中嬉戏打闹,增添喜庆气氛。

8. 回门:婚礼第二天,新娘回门,新郎陪同,次日再由岳父母送回,称为“送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