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街坊四邻都在议论镇上最吝啬的米铺掌柜竟娶了钱庄出了名的贪财姑娘。茶余饭后,人们揣测着这段看似荒谬的姻缘,却不知其中藏着比金银更沉重的算计。
铜钱作媒的姻缘
柳家米铺的柳掌柜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卖米时连谷壳都要过秤算钱。而钱庄独女金钗更是见钱眼开,曾为半吊钱当街撕破闺秀体面。两家结亲那日,宾客们瞧着新娘摸嫁妆箱锁的模样,活像守财奴清点库银。原来这桩婚事,是金钗父亲为吞并米铺暗中牵线——柳掌柜囤着三年陈粮不肯贱卖,正需钱庄放贷周转。
红烛下的算盘声
洞房花烛夜,龙凤喜烛照见这对新人各怀鬼胎。金钗摸着沉甸甸的金镯假笑,心想米铺地契早晚姓金;柳掌柜拨着檀木算盘暗喜,盘算钱庄陪嫁够买二十亩上等水田。更漏三响时,新娘突然摔碎茶盏:"相公既说同甘共苦,不如先把米铺账本拿来?"新郎官捂着胸口荷包倒退三步:"夫人莫急,为夫先教你认认戥子星。"
米缸里的银票
婚后第三日,丫鬟看见新奶奶半夜蹲在米缸前。后来柳掌柜发现,自家陈米里总夹着钱庄的银票。金钗则发现妆奁底层总少几粒金瓜子。某日暴雨冲垮米仓,露出墙里嵌着的铁匣——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年米价账本,每页都粘着当铺死当的票据。原来柳掌柜早将半数家产折现,就等钱庄周转不灵时低价吃进。
当铺里的同心结
腊月收账时,这对夫妻在当铺柜台狭路相逢。金钗来赎陪嫁玉簪,柳掌柜正典当祖传田契。四目相对竟笑出声来,原来都打着趁年关吞并对方产业的主意。掌柜的突然掏出个荷包:"这是为夫攒的私房钱..."话音未落,新娘从袖中甩出本账册:"妾身早算过相公的暗账。"那荷包里装着米铺地契,账册最后一页却写着钱庄过户文书。
金算盘与玉秤杆
如今镇上人都说,柳家米铺新添了钱庄业务,金钗打算盘的声音比说情话还响。有次邻居见柳掌柜蹲在院里,举着镶金玉秤称碎银,嘴里念着"夫人说锱铢必较才是真情"。而每月初一,总看见他们并肩去县衙税课司——一个带着包浆的老算盘,一个攥着磨光的玉秤杆,为半个铜板的税银能吵得主簿摔砚台。
后来有游方僧人指点迷津:"施主们这是贪着贪着就贪成了知己。"夫妻俩闻言对视,同时伸手接住对方袖口掉落的铜钱,异口同声道:"大师,这钱该入公账还是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