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叔岩是京剧老生演员,被誉为“余派”创始人。他的艺术成就和经典唱段在京剧界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关于余叔岩的详细介绍和他的经典唱段选。
基本信息
姓名:余叔岩,原名余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
艺术生涯:余叔岩自幼学戏,早期艺名“小小余三胜”,后拜谭鑫培为师,成为“新谭派”代表人物,世称“余派”。
艺术成就:他在全面继承谭派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与创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余派”,对京剧老生表演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艺之路
早期学习: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生戏,辛亥革命后拜谭鑫培为师,学习《太平桥》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等角色的演技。
虚心求教:他向姚增禄、李顺亭、钱金福、王长林、田桐秋、陈德霖、鲍吉祥等人虚心求教,并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观摩学习:余叔岩观摩谭鑫培的演出,并向所有合作过的鼓师、琴师乃至检场人、龙套请教,技艺大进。
代表剧目
经典剧目:余叔岩的代表剧目包括《搜孤救孤》、《王佐断臂》、《战太平》、《审头刺汤》、《清官册》、《问樵闹府·打棍出箱》、《盗宗卷》、《南阳关》、《宁武关》、《镇谭州》、《定军山》、《战宛城》、《战樊城》、《长亭会》、《摘缨会》、《黄金台》、《太平桥》、《上天台》、《捉放宿店》、《击鼓骂曹》、《阳平关》、《连营寨》、《空城计》、《武家坡》、《汾河湾》、《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御碑亭》、《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琼林宴》、《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
艺术特色:余叔岩的唱腔刚健苍劲而又婉转细腻,善于运用“立音”和“擞音”,使声腔挺拔激越,旋律柔巧动听。他的做功细腻,身段优美,讲究合乎戏情戏理。
经典唱段选
《上天台》:姚皇兄休得要告职归林。
《乌盆记》:老丈不必胆怕惊。
《打金砖》:汉刘秀在后宫神魂不稳。
《问樵闹府》:听谯楼打罢了初更时分。
《捉放曹》:一轮明月照窗下。
《珠帘寨》:太保传令把队收。
《战太平》: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
《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打侄上坟》:提起了儿爹娘要掌儿的嘴。
唱段分析
艺术特色:余叔岩的唱段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嗓音略带沙音,唱腔刚健苍劲而又婉转细腻,善于运用“立音”和“擞音”,使声腔挺拔激越,旋律柔巧动听。
情感表达:他的唱段在表达复杂情感方面表现出色,如《搜孤救孤》中的“白虎大堂领了命”二黄导板接回龙腔,完全提起来唱且唱腔斩截简净,无刻意装点之处,而程婴紧张焦急及愤恨、痛惜的复杂感情自然流露。
余叔岩是京剧老生演员中的杰出代表,他创立了影响深远的“余派”,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经典唱段如《上天台》、《乌盆记》、《打金砖》等在京剧界享有盛誉,展现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演唱功底。通过这些经典唱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余叔岩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魅力。
余叔岩的京剧艺术风格独特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唱腔方面
刚柔相济:余叔岩的唱腔既刚劲又柔和,能够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灵活运用,使得他的演唱既有力度又不失细腻。
韵味醇厚:他的唱腔以醇厚、典雅著称,注重声音的圆润和音色的甜美,通过丰富的润腔技巧,如“擞音”、“软擞”等,使唱腔更加生动、感人。
字正腔圆:余叔岩对吐字和行腔的要求极高,讲究“字正腔圆”,每个字的发音都清晰准确,确保了唱腔的流畅和自然。
表演方面
细腻入微:余叔岩的表演风格精细、洗炼,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微妙的动作和表情,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武昆乱不挡:他不仅擅长文戏,武戏也同样精彩,开打、亮相等功夫独到,技艺高超而不显卖弄。
念白方面
生活气息:余叔岩的念白注重音韵和节奏,强调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结合,使得他的念白既规范稳重,又充满生活气息。
虚词运用:他善于运用虚词,传神而有个性,使得念白不仅传达了人物的情感,还增加了戏剧的表现力。
创新方面
继承与创新: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派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唱腔、表演、念白、做功、打斗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发展,使得余派艺术在当时京剧界独树一帜。
余叔岩在京剧表演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唱腔创新:余叔岩在继承谭派艺术的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余派”唱腔。他运用“功夫嗓”,创造了“提溜音”,使唱腔更加醇厚细腻,清脆爽脆,无一毫凝滞。
2. 表演风格创新:余叔岩的表演风格典雅中正,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表达。他在《乌龙院》中饰演宋江时,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宋江从不明白到明白自己被阎戏弄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难忘。
3. 剧目创新:虽然余叔岩没有创作过新编戏,但他对传统剧目进行了创新性的改编。例如,他在《伐东吴》中,根据自身条件,对黄忠的表演进行了丰富和合理的突破,增加了大刀花的表演,使角色更加生动。
4. 念白创新:余叔岩的念白精准准确,注重语气和节奏,善于运用虚词,传神而有个性。他在《审头刺汤》等剧中的念白,堪称杰作,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
5. 身段与武功创新:余叔岩的武功根底深厚,他在《战太平》《南阳关》等靠把戏中,开打、亮相等功夫独到,技艺高超而不卖弄,为后学者树立了典范。
余叔岩的京剧唱段有许多经典之作,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作品:
1. 《搜孤救孤》:其中“白虎大堂领了命”的二黄导板接回龙腔,完全提起来唱且唱腔斩截简净,无刻意装点之处,而程婴紧张焦急及愤恨、痛惜的复杂感情自然流露。
2. 《王佐断臂》:中的回龙腔也用提着唱的方法,却没有急迫的成分而显得含蓄从容。
3. 《战太平》:“头戴着紫金盔齐眉盖顶”等唱段则英气勃勃,表达了为大将者义无反顾的决心。
4. 《空城计》: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唱腔中多用软擞,声清越而空灵,所用的闪、垛均极自然,不显雕琢痕迹。
5. 《问樵闹府》:我本是一穷儒太烈性,唱词注音-余叔岩(十八张半)音。
6. 《乌盆记》:老丈(唱词注音)-余叔岩(十八张半)音。
7. 《打金砖》:汉刘秀在后宫神魂不稳(唱词注音)-李少春(于魁智配像)。
8. 《三家店》:将身来至在大街口(唱词注音+谱)-耿其昌。
9. 《捉放曹》: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唱词注音)-王佩瑜。
10. 《珠帘寨》:太保传令把队收(唱词注音)-孟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