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今天的老黄历 今天老黄历

小编

查询今天的黄历信息,包括今日的干支、农历日期、冲煞生肖、财神和喜神方位、吉时查询等。

公历和农历日期

公历日期:2024年12月17日

农历日期:二零二四年冬月十七

今日干支

年柱:甲辰年

月柱:丙子月

日柱:乙卯日

今日冲煞

冲煞生肖:鸡(己酉)

煞西

今日胎神

碓磨门外正东

查看今天的老黄历 今天老黄历

今日彭祖百忌

乙不栽植千株不长

卯不穿井水泉不香

宜事

祭祀:适合进行祭祀活动。

修饰垣墙:适合修缮房屋墙壁。

忌事

诸事不宜:今日不宜进行其他重要事务。

子时(23:00-00:59)

吉时:作灶、祭祀、祈福、斋醮、酬神、修造。

忌事:上梁、盖屋、入殓、赴任、出行。

卯时(05:00-06:59)

吉时:赴任、出行、求财、见贵、订婚、嫁娶、入宅、开市、安葬、祈福、求嗣、修造、盖屋、移徙。

忌事:无。

午时(11:00-12:59)

吉时:求嗣、嫁娶、移徙、入宅、开市、交易、修造、安葬、订婚。

忌事:祭祀、祈福、斋醮、开光、赴任、出行。

未时(13:00-14:59)

吉时:求嗣、订婚、嫁娶、求财、开市、交易、安床。

忌事:祭祀、祈福、斋醮、开光、赴任、出行。

子时(23:00-23:59)

吉时:订婚、嫁娶、求财、开市、交易、安床、祭祀。

忌事:赴任、修造、移徙、出行、词讼、祈福、求嗣。

特吉生肖

猪:与地支子相合,运势佳。

羊:与地支子相合,运势佳。

狗:与地支子相合,运势佳。

带衰生肖

鸡:与今日地支“卯”不合,运势受阻。

龙:与今日地支“卯”不合,运势受阻。

鼠:与今日地支“卯”不合,运势受阻。

今天的黄历信息显示,2024年12月17日不宜进行重要事务,但有几个吉时适合进行祭祀、修饰垣墙等活动。特吉生肖为猪、羊、狗,而鸡、龙、鼠则需注意避免冲突。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规划今日的活动。

在老黄历中查看今天的宜忌信息,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今天的日期:您需要知道今天的公历日期。

2. 查找对应的老黄历:使用传统老黄历、手机App或在线搜索引擎,输入今天的日期进行查询。

3. 阅读宜忌信息:在老黄历中,您会找到当天的宜忌信息,包括适宜进行的活动和需要避免的事项。

例如,根据2024年12月17日的老黄历信息,今天的宜忌如下:

宜:祭祀、修饰垣墙、馀事勿取

忌:诸事不宜

请注意,老黄历中的宜忌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决策时请结合实际情况和个人判断。

在老黄历中,“宜”和“忌”是用来指示每天适合或不适合进行某些活动的日子,它们是根据中国传统历法中的吉凶观念来划分的。以下是关于“宜”和“忌”的详细解释:

宜的含义

宜:指的是今日适合做的事情。例如,如果老黄历上标注“宜祭祀”,那么这一天适合进行祭祀活动。

宜的标注是基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气、气候、自然现象和生物活动节律的掌握,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得出的经验。

忌的含义

忌:指的是今日不宜做的事情。例如,如果老黄历上标注“忌出行”,那么这一天不适合外出旅行。

忌的标注是为了提醒人们在特定的日子里避免进行某些可能带来不利后果的活动,尤其是在进行重要决策如搬家、结婚、开业等时,参考黄历的宜忌是非常重要的。

老黄历中的“宜”和“忌”是根据传统历法中的吉凶观念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重要活动。

老黄历,又称黄历、皇历、通书等,是一种能同时显示公历、农历和干支历等多套历法,并附加大量与趋吉避凶相关的规则和内容的历书。其起源和演变过程丰富而复杂,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和历法的进步,也体现了民间信仰和文化习俗的演变。

老黄历的起源

最早出现:老黄历最早出现于唐朝,唐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已有木板刻印的老黄历。

名称由来:黄历原称“皇历”,因由皇帝颁布而得名。辛亥革命后,帝制被推翻,皇历遂改为黄历。

内容:最初,黄历主要包含天文气象、时令季节及日常生活中的禁忌,用于指导农民耕种时机。

老黄历的演变过程

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官印黄历开始流行,民间也屡有私印。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印本历书是现存最早的黄历之一。

宋代:黄历内容更加丰富,出现了《国忌》、《今年新添校太岁并十二年神真形各注吉凶图》等内容。北宋司天监开始印制历日,民间私印黄历依然流行。

元代: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官印黄历销量高达三百多万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元律中对私自印售历日者处罚严厉。

明代:明朝黄历必须盖有钦天监印信,否则视为私历。民间术家开始编印年度通书,内容更加丰富,包括《三字经》、《百家姓》等。

清代: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民间翻刻官印黄历合法化,黄历内容进一步丰富,成为小百科全书。嘉庆年间,黄历流行于南方沿海及海外。

民国时期:历书改革为“阴阳合历通书”,加入公历内容。民间黄历出版依然活跃,尤其在台湾地区。

老黄历不仅是一种历法工具,更承载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智慧。尽管随着科学的发展,其某些内容已不再适用,但作为文化遗产,它仍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习俗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