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时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黄历作为一种传统的时间记录方式,早已深入人心。黄历中的时辰表,不仅记录了每日的时间,还蕴含着深厚的民间智慧和吉祥寓意。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黄历时辰表,看看每一个时辰所对应的时间及其背后的故事。
子时(23:00-01:00)
子时,也称为夜半,是一天的开始。天地间的阳气开始上升,阴气下降。在黄历中,子时常常与“子夜”、“夜半”等词语相联系,寓意着新生和希望。在这个时辰,古人认为不宜进行嫁娶、出行等事宜,因为这时候的天地之气较为混沌,不宜打扰。
丑时(01:00-03:00)
丑时,又称为鸡鸣。天刚蒙蒙亮,鸡鸣声声,标志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在黄历中,丑时被认为是阳气旺盛的时刻,适宜进行嫁娶、出行等事宜。丑时也是祭祀、扫墓的好时机,可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寅时(03:00-05:00)
寅时,称为平旦,是天亮之前的时刻。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黄历中,寅时被认为是阳气最盛的时刻,适宜进行嫁娶、出行、求医等事宜。寅时也是修行的良辰,有利于提升精神境界。
卯时(05:00-07:00)
卯时,又称日出。太阳初升,光芒四射,象征着希望和新生。在黄历中,卯时被认为是吉祥的时刻,适宜进行嫁娶、出行、祭祀等事宜。卯时也是养生的好时机,有助于调和身体机能。
辰时(07:00-09:00)
辰时,称为食时,是指人们准备早餐的时间。阳气渐盛,万物生长。在黄历中,辰时被认为是适宜进行嫁娶、出行、祭祀等事宜的时刻。辰时也是农作的好时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巳时(09:00-11:00)
巳时,称为隅中,是上午的中间时刻。阳气旺盛,万物生机勃勃。在黄历中,巳时被认为是适宜进行嫁娶、出行、祭祀等事宜的时刻。巳时也是修行的良辰,有助于提升精神境界。
午时(11:00-13:00)
午时,称为日中,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刻。阳气达到顶峰,万物生长旺盛。在黄历中,午时被认为是适宜进行嫁娶、出行、祭祀等事宜的时刻。午时也是养生的好时机,有助于调和身体机能。
未时(13:00-15:00)
未时,称为日昳,是下午的中间时刻。阳气开始减弱,万物生长逐渐放缓。在黄历中,未时被认为是适宜进行嫁娶、出行、祭祀等事宜的时刻。未时也是养生的好时机,有利于调节身体机能。
申时(15:00-17:00)
申时,称为哺时,是指人们准备晚餐的时间。阳气逐渐消退,万物生长进入尾声。在黄历中,申时被认为是适宜进行嫁娶、出行、祭祀等事宜的时刻。申时也是养生的好时机,有助于调和身体机能。
酉时(17:00-19:00)
酉时,称为日入,是一天中温度开始下降的时刻。阳气减弱,万物逐渐进入休眠状态。在黄历中,酉时被认为是适宜进行嫁娶、出行、祭祀等事宜的时刻。酉时也是养生的好时机,有利于调节身体机能。
十戌时(19:00-21:00)
戌时,称为黄昏,是夜晚来临前的时刻。阳气减弱,阴气逐渐上升。在黄历中,戌时被认为是适宜进行嫁娶、出行、祭祀等事宜的时刻。戌时也是养生的好时机,有利于调和身体机能。
十亥时(21:00-23:00)
亥时,称为人定,是一天的结束。天地间的阴气达到顶峰,万物进入休眠状态。在黄历中,亥时被认为是适宜进行嫁娶、出行、祭祀等事宜的时刻。亥时也是养生的好时机,有利于调和身体机能。
黄历时辰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智慧。通过对时辰的了解,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把握时间,顺应自然规律,从而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